广州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张太雷作为起义的核心领导人,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与其他的中国共产党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投身这场生死未卜的斗争,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点燃革命的火焰、唤醒沉睡的民族。

张太雷(1898—1927)

1927年11月26日,张太雷带着指令从香港奔赴广州,开始投入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积极组织和训练工人群众,编成了工人赤卫队,运用土法练兵,设法制造武器。起义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着,直到12月9日,广州几家大报上同时登出了一条惊人消息:“昨日,觉察米袋里偷运手榴弹,何人所为?”国民政府开始对大安号柴米发客店进行搜捕。这些手榴弹是张太雷的战友们在乡村手工制造,然后同大米装在一起分批运进广州准备武装起义时使用。

广州起义原定于1927年12月12日晚上举行,“米店事件”的突然发生表明起义计划已经暴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张太雷是武装起义的总指挥,作为起义最重要的领导人,他果断下令提前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张太雷同叶挺、恽代英和工人赤卫队的代表一起乘车前往教导团驻地召开誓师动员大会,他在会上说道:“今天夜里,我们要在广州举行暴动,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要完全解除敌人在广州的武装,我们要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凌晨3点多,随着几声枪响,广州上空升起一排信号弹,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开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黄埔军校特务营、广州工人赤卫队等共6000多人参加了起义。广州市工人以及部分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革命者共约2万人也参加了起义。起义部队按分配任务投入战斗,张太雷指挥起义部队向广州的敌人发起猛攻,由于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战斗,起义部队攻下了公安局、省政府、财政厅、沙河炮兵团等多个据点,市内绝大多数地区被起义部队占领,印着斧头和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第一次在城市上空高高飘扬。

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现为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

清晨,彻夜未眠的张太雷主持召开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兵执委代表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苏维埃政府成员名单和《广州苏维埃宣言》等,出版《红旗号外》,张太雷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他在会上庄严而自豪地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内通过武装斗争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州起义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旗号。

广州起义虽首战告捷,但敌人的反攻从未停止。12月12日,在列强军舰的掩护下,敌人对广州城展开猛烈反扑,枪炮声此起彼伏。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张太雷立即与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坐车赴前线指挥战斗,当汽车开到大北直街(今解放北路)附近时,遭敌人伏击,张太雷英勇还击但不幸身中数枪,最后一枪击中心脏,壮烈牺牲,时年29岁,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前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油画)

张太雷牺牲后,为保存实力,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撤出广州,分头向起义队伍下达撤退命令。撤退的起义部队分别向东北、北江转移,一部分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一部分突破敌军封锁,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会合,之后上了井冈山;还有一部分到了香港,由广东省委派到广西,参加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12月13日,国民党反动派重新占领广州并进行疯狂大屠杀,一时间,广州城内忠骸遍地、血流成河,5700多位烈士壮烈牺牲,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最终失败,这座“东方巴黎公社”倒在了血泊之中。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起义虽然失败,但张太雷领导的起义军民们用“最后的一点鲜血”化作“革命胜利之源泉”,以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予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壮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