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光。然而与美丽风景不协调的是,旅行中人们暴露出来不文明行为,对公共卫生造成了破坏,影响了他人身体健康。
随地吐痰 一串咳嗽声后,就听到痰液落地声,这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表示,痰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藏有细菌、病毒等。随地吐痰,痰变干后,其中成千上万的微生物就会飘散到空气中,成为传播流感、麻疹、流脑、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显示,公共场所中,有6%的痰带有结核菌,这些细菌可在干燥痰内生存6—8个月。因此,建议人们随身携带卫生纸,有痰时最好先吐到纸上,包起来后再丢进垃圾桶。
乱扔垃圾 如今,走到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处,常常看到果皮纸屑遍地。来自“中德环境地质工程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现存生活垃圾超过60亿吨。那些被乱扔的垃圾像定时炸弹,威胁人们的健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果皮、剩菜、废纸等有机垃圾易于腐败,容易滋生蚊蝇,传播多种疾病,危害较大。
公共场合吸烟 吸烟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非常多。一方面,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吸烟者容易患上肺癌、冠心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有研究发现,每抽一支烟,预期寿命就会减少11分钟。另一方面,公共场合中二手烟的传播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研究显示,吸二手烟达到30分钟,就足以对血管造成损害。二手烟还会阻碍人体自身修复受损血管的机制,这种破坏会持续24小时。大量吸入二手烟的人,其产生过重心理压力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50%。因此,拒绝二手烟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保护健康,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对吸烟者的劝阻应态度坚决。
大声喧哗 大声说话似乎已成为人们在喧闹城市中生活的一种“本能”。殊不知,大声喧哗会给健康带来威胁。研究表明,长时间接受50分贝噪音,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达70分贝,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30%;如果超过110分贝,就可能造成听力损伤。
公交车上吃东西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们不得不在上班路上“见缝插针”地吃饭。公交车上人流量大,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细菌,以公交车扶手为例,每10平方厘米就有380个菌落,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可见,在这种环境中吃东西,无疑是在“吃病菌”。另外,车子在高速运行中,经常会遇到颠簸、急刹车等情况,吃东西十分容易呛着,还会影响消化。因此,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建议,一日三餐最好不要在公交车上凑合解决,只要略有计划,踏实下来安心吃饭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
打喷嚏不掩口鼻 对于周围人咳嗽、打喷嚏这些“小动作”,许多人似乎并不当回事。然而,美国北卡来罗纳州威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流感患者能将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散播到1.8米以外。当肺结核、肺炎、流感等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体内的病菌便会随口腔唾液、鼻腔分泌物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并长时间悬浮,一旦健康人进入该区域,就有可能因此感染发病。因此,咳嗽、打喷嚏时,最好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把纸丢进垃圾桶。如果没有纸巾,可用胳膊捂住口鼻,最好不要用手捂,以防病毒附着在手上,进一步传播。
宠物随地大小便 如今,小区里的小路、草地常被当作宠物们的“公厕”,如果这些宠物粪便没有被及时清理,就可能诱发人畜共患疾病。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表示,宠物粪便中含有大量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如绦虫、钩虫、蛔虫卵、大肠杆菌等,而且易于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因此,专家建议人们遛狗时,最好带上塑料袋,宠物排便后应立刻捡起来,包裹后扔进垃圾桶。
北卫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