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藤包,见证沈毅的革命斗争
这只手提藤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34厘米,全重1090克,国家三级文物。主体材质为藤条编织,附件为铁和竹制,另有铜锁一把。这只藤包,是泰州第一位共产党员沈毅在泰兴东乡播撒红色火种的见证。
发布日期:2024-09-18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融媒体中...
揭秘合肥第一个共青团诞生的幕后故事 一封信点燃“星星之火”
一百年前的1924年1月,安徽肥东革命青年许传典在家乡给团中央写去一封亲笔信,为日后合肥地区共青团组织的成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方红色热土,肥东县众兴乡也因此成为合肥地区共青团组织的创始地。这封信...
发布日期:2024-09-18
来源:合肥晚报
周恩来的南开岁月
2024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日。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都会感到温暖而自豪。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周...
发布日期:2024-09-11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有一位普通战士为这一宗旨的确立书写了光彩一笔。他就是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作了即兴演讲,...
发布日期:2024-09-11
来源:解放军报
张爱萍的三次题词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泰州学习平台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同频共振”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特定的紧迫而重大的历史课题。走在时代前列的人,都会自觉地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作出彪炳史册贡献的历史伟人,总是抓住时代演进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提出诸多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的深远论断...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北京日报
恢复高考、特区建设……重温邓小平同志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24年8月22日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让我们...
发布日期:2024-08-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邓小平与《红星》报的情缘
《红星》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它是1931年12月11日由中革军委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的。《红星》报创刊之初,定为5日刊,实际不定期,一般4开4版,有时出2版或6版到8版...
发布日期:2024-08-28
来源:赣南史志
“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毛泽东与李大钊的师生情谊
1949年3月,当料峭的春风拂过华北大地,毛泽东带领着中央领导机关离开西柏坡,向着北平(今北京)的方向行进。
这时,决定中国两种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进入历史转折关头,经过28年浴血奋战,党领导全国各族...
发布日期:2024-08-21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毛泽东诗词中的史诗合一
史诗,是文学术语,也属美学范畴,强调作品反映历史题材和社会风貌的现实主义特征,侧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作品所再现的真实历史。毛泽东诗词艺术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中国社会的...
发布日期:2024-08-21
来源:学习时报
林伯渠与苏区盐事
1933年3月,林伯渠同志来到瑞金。因为他有经济工作的经验,又是留学苏联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便委任他为国民经济部部长,全面主持中央苏区的经济工作。
发布日期:2024-08-14
来源:赣南日报
赵超构在延安的三十四天
1944年,国民党政府迫于各方压力,同意组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前去延安。当年6月9日,参观团抵达延安,进行了为期34天的参观访问。该团由6名外国驻华记者、9名国统区中国记者及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共21人...
发布日期:2024-08-14
来源: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