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在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那么你知道盛夏用冰箱注意什么吗?
电冰箱食物中毒 电冰箱食物中毒主要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霉菌等。这些致病菌在电冰箱里容易造成食品腐败变质。食用这些污染的食物后,患者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全身症状。据报道,国外某城市某年发生的127起食物中毒中,70%发生在用电冰箱储藏食品的家庭中。
电冰箱肠炎 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耶尔森菌有极强的嗜冷性,是电冰箱里最猖獗的致病菌。临床表现以急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类型为主,亦有急性阑尾炎、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猩红热型、黄疸型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临床类型,食入从电冰箱中取出未经加热而受耶尔森菌污染的饭菜,即可患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电冰箱胃炎 实际上是一种由电冰箱内所储存的食物或冷饮与人体胃内温度差太大而引起的胃痉挛,而非正式医学名称。盛夏季节,有些人为图一时痛快,将冰箱内的冷饮或冷食取出后迅速吃进胃里,这种过冷的刺激,可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痉挛收缩,造成胃黏膜缺血,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降低了胃的杀菌和免疫能力。患者一般在吃冷食0.5-1小时后,突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会放射至背后,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冷战、精神疲惫。发病以壮年最高,可占急腹症的30%。幼儿和老年也较易发病。有些幼儿冷饮吃得过多过急,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造成急性反射性喉部和会厌部气管平滑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老年人发生电冰箱胃炎后,常可引起应激性冠状动脉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电冰箱肺炎 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真菌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在低温(0—4℃)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快,而且毒性强。如果电冰箱冷冻机的排气和蒸发器不时常清理和保洁,就会成为这些真菌生存的最好场所。生长成熟的真菌孢子会被电冰箱排放到空气中,与房屋里的尘埃混杂在一起,体弱或过敏体质者一旦吸入,往往会引起过敏性肺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
电冰箱头痛 又称冰激凌性头痛,多是在快速摄取冰激凌等冷冻食物或饮料之后发生。这是因为食入刚从电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痉挛,使人产生头痛。有的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临床发现,患有偏头痛等头痛史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头痛若经常发作,则易导致血管障碍。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和脑神经病的老人,在打开电冰箱时,头部骤然受到冷气刺激,可导致血管急剧收缩,不仅出现头痛,甚至造成脑缺血而昏厥或脑出血而中风。
电冰箱癌症 反复冷冻的肉类是产生致癌物的根源。许多人喜欢把解冻或半解冻的食物重新放回电冰箱冷冻,这样做不但破坏了食物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也增加了冷冻食品被细菌污染的几率,使其卫生质量大大下降。人们在吃这些肉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叫β——二硝酸胺的致癌物质。反复冷冻数次,产生的致癌物也越多,较易引发癌症。特别是鱼类,冷冻并不能阻止其质变,鱼在质变时会产生胺,有的被人吸收后能随尿液排出,对人体无害。而有一种,能与胃里的含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结合成高度危险的致癌物,引发胃癌。
电冰箱不是保险箱,更不是消毒柜,人们要提高警惕,特别是高温酷暑之际,对食物要妥善保存,以确保身体健康。
宁蔚夏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