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今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逝世25年的祭日,在温暖的春日午后,我从书架上拿起《海子诗全集》,再次品读他那些美丽如花的诗句……这本书全方位地记录了那个天才诗人生命的美丽与疼痛,让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辉煌的才华和苦闷的灵魂,体味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歌哭和绝唱。
在这些如清澈的泉水般流淌的诗句中,我们能够读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挣扎,他一方面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失意的痛苦。灵魂的苦闷折磨着他年轻的心灵,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生命本质最原始的拷问,仍然想做一个幸福的人,渴望着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天才者都是孤独的,海子也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是那种与生俱来的秋水般深刻的孤独。“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长星照耀十三个州府/的那种孤独……”对于爱情,他和常人一样有着渴望与钟情,他曾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局都是一场灾难,“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就如梵高钟情于向日葵一样,他对麦子倾注了无比的热情,为麦子写下了美丽得让人伤心的诗句,“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芳香/站在山岗上。”海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漠视物质而把精神上的愉悦放在第一位,他很喜欢兰波的诗句:“生活在别处”。他一直在寻找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但现实却很残酷,于是他转而开始深情地歌颂死亡,“我请求熄灭/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我请求下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
热内说:“天才,是绝望中的自恃。”他是一个活在童话世界里的诗人,在那个世界里,他固执地守望着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孤独地在精神领域上做着最高层次的追求。诗歌这种文体,其美学高度早已超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诗人所看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美,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美却无法找到。在意义破碎的贫困时代,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海子孤独地行走在极度苍凉贫瘠的旷野和大地上,在漫无边际的荒原中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家园。然而,他的追求却只能属于幻梦,当桃花源般的理想破灭之时,他决然地选择了逃离。在那个美丽而残酷的春日黄昏,他怀抱一本厚厚的《圣经》,从容地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列车呼啸而过,溅起的血花,成为书写在大地上最后一句崇高诗行。
人去如风吹,命灭如烟散,海子走了,他远去的背影在旷野中越来越遥远。飞驰而过的车轮碾碎了一个天使的肉身,但他的文字和灵魂却洗尽铅华,万古长存。诚如西川所言:“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今天,当我再次捧读《海子诗全集》的时候,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依然还能为纯真而感动,依然还能为这些诗意的光芒而热泪盈眶。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