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转行农场主需要多学习
 

     

    随着“家庭农场”概念的出台,不少农民也开始跃跃欲试,想由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生产者,转行变为坐拥广阔良田的农场主。也许有农民朋友认为,这还不容易,不就是多种点儿地吗,咱可是轻车熟路。可事实证明,这事真没那么容易。

    据媒体报道,山东滨州三河湖镇堤上胡村胡新彬、胡文彬哥儿俩合办了一个占地60亩的家庭农场,种了15个蔬菜大棚。开始兄弟俩信心满满:哥嫂两个是地道农民,种地是行家里手;弟弟胡文斌有着20年的蔬菜运销经历,销路不是问题。可实际运作起来后,负责农场生产和管理的胡新彬夫妇就遇到了问题。一是他们过去种的都是粮食作物,种菜却是新手,去年种的7棚西葫芦全部烂掉了;二是不会管理,比如以简单的雇工来说,一天的活儿要雇多少人,他们心里没数。有时雇的人不够,有时又雇多了,出现窝工。 如今,两兄弟的农场已经投入一百多万元,总体亏损。

看了这个例子,或许有的农民朋友会感慨:既然办家庭农场这么不容易,那以后就别碰这新鲜东西了。不然,农民朋友也不能由此因噎废食。毕竟现在一些农民手中有了闲钱,怀着发展的愿望。而且家庭农场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农民朋友应该勇敢地尝试。当然,建家庭农场不仅仅是投钱的问题,也不是地块的简单整合,这需要一个整体发展思路,更需要技术支撑和成熟的现代管理经验。因此,农民朋友如果想建家庭农场,需要好好地学习有关知识,别脑瓜一热就办起来。如果实在是觉得力不从心,那就出钱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市场管理等人员。像上述例子中的俩兄弟,总觉得聘请技术人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舍不得。到头来,蔬菜种不好,损失更大,最终是得不偿失。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