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
 

     

    近一时期,全国各地生猪价格持续跳水,猪肉价格降至近三年来最低点。猪价大降让养猪企业和农户叫苦不迭,而吃上便宜猪肉的市民们却在偷着乐。其实不尽然,在市场另一端,当市民们看到59/公斤的羊肉价签时,就要皱起眉头了。农产品价格涨涨落落,几家欢乐几家愁。尽管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们不断地探索着、调整着,政府也在不时地调控着,想让农产品保持一个适宜而稳定的价格曲线,让农民、市民皆大欢喜。但是,市场用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人们:农产品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价格像所有进入市场的商品一样,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左右,总要不时地产生波动。只不过,农业是个脆弱产业,农产品生产是个高风险行当。于是,一有风吹草动,农产品价格的风向标左摇右摆的力度会更大。此次猪价下跌,据业内人士讲,成因主要是“产能不断提升又遭遇内需疲软”。这其中包括前几年猪价大涨时,政府补贴能繁母猪,刺激产能,产生的滞后效应。

    现在的关键是,对于这种在市场上呈现的必然现象,人们不接受、不认账。十几年来,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扬的时候,农民高兴,市民郁闷;而当价格下跌的时候,则是市民开心、农民落泪。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有时甚至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再跟着推波助澜,造出点儿什么“姜你军”、“蒜你狠”之类的噱头,搞得人心惶惶。

    当出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消费品价格异动时,业内业外人士无疑要分析原因,组织应对,政府也要适当干预,避免出现“谷贱伤农”,把牛奶往河里倒的极端现象,也要避免市民吃不起粮、买不起菜的情况。但是,不管农民也好,市民也罢,一定要认识“农产品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这个理儿。要认识这个理儿,需要学习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市民群众应当提高对市场价格变动的承受力,市场上蔬菜、水果、肉蛋价格有了变化,分析一下基本成因,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会理性地接受价格的变动了;农民群众作为生产者,也应在反复的摔打中学会认识、运用市场规律,主动研究市场、应对价格波动,不能总是追着价格跑,一次次地赔本吃亏。

政府在农产品价格波动面前如何应对?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定已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决定的精神也给农民、市民透出了明确信号,今后农产品价格的调节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完成,东西多了,价格低了,农民们不要一个劲儿地朝着政府抱怨,要求多给补贴;东西少了,价格涨了,市民也别叫苦连天,嚷嚷着让政府干预。农产品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自有市场机制在那儿自动调节,向着一个基本平衡的方向运行。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