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该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高三学生和家长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一些考生甚至出现厌食、失眠甚至神经衰弱的症状,而一些考生家长,也如临大敌。如何让孩子度过高考人生,关键在“三调” 。
调信心——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一是要适当调整对高考的目标期待。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一般说来,根据考前一模、二模的考分确定高考成绩的期望值。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二是不要左右攀比,不自觉地挫伤自己的信心。对考生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三是从增强实力中找到自信。不打时间战,不挑灯夜战,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
调情绪——有利于复习备考及临场考试的心理状态可表达为:自信、轻松、愉悦,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控制情绪能力较好。一是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每一次复习和作业当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作业和复习,以考代练,以练促考,情绪自然稳定。二是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有些紧张、不安和着急,都是正常的。只有中等程度焦虑与严重程度焦虑对考生的发挥产生有负面影响,而保持适度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激发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三是可以做些深呼吸进行放松,这是调节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在考前复习阶段经常训练,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闭目坐在椅子上,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停几秒钟后,再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调状态——如果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跃跃欲试;而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则会以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正确对待外来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考生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考试是给自己考,不是给家长考,也不是给老师考,更不是让同学们看。那么,就不会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总之,克服考前及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需要从平时做起。调整心态是一个系统工程,能正确对待紧张焦虑的心理,强化信心,才有利于优化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有利于保持复习考试最佳状态,最终才能在考试中答出水平,实现超常发挥。
邹嵩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