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应该补上文化课
 

    茉 子

    合作社不就是大家在一起挣钱吗?想必大多数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都有着这样的观点。近日,《山东农村大众》一篇文章中称如果农民合作社缺少文化建设,事业就很难发展,呼吁合作社应该补上文化课,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笔者对这一观点很赞成。

    合作社如今在农村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为了规避风险,共赢发展,农民也愿意组社、入社。可现实的情况是,有不少的合作社经营不善,有的甚至压根儿就没有经营,一直是个空壳合作社。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还在于缺少合作社的文化建设。合作社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期有关合作社知识、如何经营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让农民知道合作社如何运作,如何挣钱,不再让合作社仅是个摆设。二是合作社步入正轨后的文化建设。这个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社的后劲儿、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指出,合作社本身是一种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如果没有价值取向,合作社也就没有了发展的方向。现在,一些运作比较成功的合作社有了一定的人文基础。如在山东金乡,大蒜合作社主动为社员团购医疗和生活用品,在山东滕州的宏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土豆文化馆,每年组织马铃薯摄影展。这些文化建设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大家的心劲儿更足了。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农村现在并不缺少文化建设,但合作社的文化建设的确比较欠缺,有的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笔者在此也呼吁一下,希望关注农村建设的领导、专家重视农村合作社的文化建设,帮他们补上这一课。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