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打开京郊各级政府的政务网站,京郊百姓便可以浏览到政务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百姓开始通过微博、微信获取信息。如今,京郊各级政府部门也兴起开通微博、微信的热潮,但冷热不均、信息发布不及时、内容空洞等现象使官微关注度不高。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开通官微平台与民互动交流是好事,但应该及时更新,精心管理,发布实质性内容,切勿让官微成摆设。
京郊基层流行
开官方“双微”
“不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就好像是落伍、懒惰的表现。”记者调查采访时发现,说起政务微博、微信,尤其是京郊乡镇政府一级,大多数相关管理者认为,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是“必须地”。因此,继本世纪初乡镇开设官方网站之后,官方微博、微信如今也在京郊区县及乡镇或委办局遍地开花。
“北蒲州营村100万公斤香菜成熟待售,价格实惠,量大从优。联系人……”这是大兴区长子营镇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凤河岸上——长子营”4月20日对外发布的一条信息。该镇政务微信负责人崔超介绍说,村里700亩香菜提前10天成熟,可来购买香菜的小贩很少,香菜有烂在地里的风险,于是希望通过官微尽快向外发布信息,找到买家,减少损失。“没想到微信的力量如此大,第二天就有媒体前来采访报道,许多天津商贩也闻讯赶来收购香菜。”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虽说受市场大气候影响,香菜的收购价格低了点,但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的信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农民售出近50万公斤香菜,减少了不少损失。
“双微”平台不仅可解农民燃眉之急,有些政府部门还通过政务微信推介镇旅游资讯,提前发布预热信息,使镇里举办的采摘节吸引了更多游客,农民收入比往年增加不少。
密云县溪翁庄镇开通的“云水溪翁庄”微信账号今年3月17日上线,由镇旅游办负责每日推送旅游信息。“舌尖上的溪翁庄,‘一村一品’美食汇;五一密云金叵罗一日游攻略;樱桃采摘,来溪翁庄金叵罗”,浏览该微信账号历史信息,记者发现,该平台几乎每天都有推介辖区内村庄旅游的信息。
一年一言未发
官微 变“僵尸”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官微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名称混乱,信息发布不及时,内容五花八门,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双微”账号发布数量差距较大。
名称上混乱造成了用户难以识别京郊许多政务微博。以“@腾飞高丽营”、“@金色北石槽”、“@智慧南法信”等名称,在新浪微博注册的账号,如不查阅这些微博账号认证中的部门介绍,很难看出这些微博是顺义区所辖镇街的官微。
不光是名称上查找困难,记者通过随机抽样统计发现,推荐菜谱、发布天气、提供生活常识、推送大号新闻、“淘宝体”公告等,京郊部分官微也吸引到一些粉丝,但“僵尸型”、“懒汉型”官微,却占到京郊政务微博、微信等账号的近八成。
“僵尸型”官微中,如“@延庆民政”自开通以来,只在8月11日推送了一条消息,还是转发县政府的一条微博,粉丝至今也只有个位数;又如“@魅力珍珠山水”新浪微博账号,自去年9月23日发布一条微博后,至今一言未发。
“懒汉型”账号有很多,如“@昌平区小汤山镇政府”自今年1月1日至8月14日,共发布微博47条。但是,只有发布于1月的两条微博属原创,两条原创微博中一条内容是政府向社会各界拜年的祝福语。其余45条中,均转发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平安北京等大号内容,与该镇地方发展毫无关系,转发后,没有留下评论。该账号虽拥有1200多名粉丝,但回应者寥寥无几。
一些微博、微信发布的即使是原创内容,也都是领导调研行程,如“某领导前来调研,做出何指示”等公文报告体,内容空洞,配图死板;发布辖区日常新闻,但大都毫无时效性。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除各区县政府官方微博能保证每天发布内容外,其余委办局、乡镇官方微博很多都沦为区县官微的僵尸粉丝,每天定时转发上级官方微博的内容,成为常态。
官微互动性差
缺乏服务功能
政务微博,私信不及时回复,微信上发布内容少,回复信息过期……除内容上乏善可陈,郊区一些官微在为百姓服务上也不到位,通过发布政务信息,真正与网友互动的并不多,听取网友意见、接受网友投诉的更少。
记者在“微信账号大全”和“微信奴”网站中搜索,发现带有各郊区县头衔的账号上千个,但与政府部门相关的占不到5%。截至8月14日,其中许多账号从未发布过一条消息,显示“无消息记录”;同时,多数微信公众账号尚未通过官方认证,未开通服务功能,缺乏权威性。“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要有500人以上微粉,才能申请官方认证。”大兴区一位负责微信运营工作的人员解释。
即使认证后的微信公众账号,也未必服务到位。“大兴旅游”微信号是大兴区旅游委认证的微信旅游平台。记者打开该微信号,对话框中显示:“回复1可阅览‘春华秋实’系列活动详细信息。”记者试着发送1后,对方回复的却是去年“春华秋实”活动信息:“2013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圆满落下帷幕。”记者留言咨询该区这个季节有哪些好玩的景点,得到的回复却是“春华秋实系列活动正在进行,回复1可阅览……”进入回复1,显示的信息仍是去年的。
记者通过对许多京郊公众微信账号留言,咨询与这些账号相关的服务,截稿前大都未收到回复。至于帮助解决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和投诉,“京西门头沟”微博的一名运营人员说,每天都有许多网友通过微博向政府咨询、提出问题,“我们只有将群众反映的情况,经过筛选核实后,转交给相关部门来解决,具体实施解决与否,微博、微信平台并没有这个权限。”
避免“僵尸”官微
政府重视是关键
的确,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京郊各级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微信,本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与民沟通的一件好事。不过开通微博、微信应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开通之后要精心管理,及时更新,发布实质内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记者调查,除区县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由专人专岗负责日常运营以外,基层委办局、乡镇、村由于缺乏网络技术人才,都是由宣传部门或大学生村官“兼职”打理。这些人除了维护微博、微信运营外,还要处理其他日常事务,不能保证官方微博、微信的日常信息维护、与网友的互动服务。甚至有的乡镇实际是由轮岗大学生村官来运营与管理,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一旦出现大学生村官离任,官微平台便陷入瘫痪状态,缺乏基本的监督管理制度。
“从政务微博发展近3年的经验来看,并不是说开了公共账号就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尤其是许多基层政务微博的不接地气,往往都沦为‘僵尸’微博。”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李欲晓说,互联网网络空间可选择目标多,基层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如果不定期更新,没有足够吸引力的话题,即使是辖区内的受众人群也会流失。基层主管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应该量力而行,一旦开通,就应该根据地方发展特色,对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经营,如此才能运营好政务微博、微信。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官方微博、微信,不更新而成为“僵尸”,这就跟某些更新不及时的地方政府网站一样,本来目的是要借助现代化手段提高政务效率、更快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结果却是形同虚设。究其原因,政府官微成“僵尸”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对微博、微信的作用没有很深认识,担心有些信息发布不当造成不良影响。要想使各种“电子政务”摆脱花架子的形象,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起来,利用新媒体技术与网民做良性互动,才能让“僵尸”官微活跃起来,务实为民。
京郊日报记者 杨旗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