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风
最近国务院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不再分“农业”和“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农民要变为居民!一石激起千层浪,户籍制度的改革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尤其是户口簿上登记为“农业”的农民,在欢呼后又开始疑虑:变为居民后土地是不是被“没收”了?还能种地吗?农民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户籍制度的改革在改变农民身份的同时,更应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让变成居民的农村人能够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以消除农民对以后生活的担心。
农民,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然而,长期以来,“农民”这个词被异化为落后、愚昧、贫穷的农村人形象,进而被演变为一种低人一等的身份,比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土地被征占而获得巨额补偿,手中握有土地的农民又成了一夜暴富的象征,农民又因为所附带的土地收益权而吃香起来。城乡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后,农民或将逐渐演变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展望未来,职业农民将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权利。他们由于拥有农业生产技能,可以继续承包农田从事农业生产;如果觉得自己承包农田收益低,还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户或农业企业上班,像企业员工一样挣工资;如果不想从事农业,也可以进城从事建筑、环卫、保安等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拥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农民,他们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这时的农民成了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迁徙的居民,他们由此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自由职业者。
当然,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将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这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还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样传统的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农民成为一种职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农村居民的意愿,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变为职业农民。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