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之爱的接力棒
——石景山区党员电化教育学用转化典型案例

“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是石景山区委组织部着眼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区域化党建,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利用“互联网+”的理念而建立的一个党员综合服务系统,是全区重点打造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被列为北京市基层党建创新工程重点推广项目。

一、立意

“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主要是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载体,以组织和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并带动社会志愿服务为切入点,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指导,驻区各级服务类单位均作为参与主体,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并逐步拓展实现党员在线教育、线上支部生活、网上意见征集和民主评议监督等功能,形成“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管理与激励相统一的综合性平台。通过这个系统,能够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扁平化重构与党员的网络化再组织,促进区域化党建,提升党组织与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实现民有所求、党有所应、党有所呼、民有所应、一呼百应的良性循环,最终以服务凝聚民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二、做法

1.强化整体统筹。区级层面成立石景山区“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指挥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管理。2015年11月“一呼百应”指挥调度中心在八角街道体育场南路社区活动室挂牌成立,目前该中心具备五大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党建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功能、调度指挥和统计分析功能、志愿风采等栏目照片信息收集、整理、上传功能、系统维护及问题意见收集。

“一呼百应”系统运行重点是志愿服务的流程,主要分为服务项目设计、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实施和积分管理四个方面。

1)服务项目设计。“一呼百应”系统在项目设计上遵循简单、实用、群众切实需要、党员可以接单的原则,系统梳理了社区群众的100多项需求,从中优选了四大类需求:代理服务、上门服务、建言献策、知识技能,服务涉及谈心聊天、上门理发、代缴水电燃气费、咨询业务、日常巡逻、文体培训和在线咨询等,群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加入到“一呼百应”系统,需经过单位分配和个人注册两个环节,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随时可以联络,志愿者注册时需在系统提供的需求清单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系统将按照志愿服务项目类型进行分类。针对党员志愿团队,由系统提前采集领队信息,并根据实际定向推送志愿活动需求。志愿者服务后,服务对象通过系统进行评价打分,如志愿者连续获得差评,且经查情况属实,则将被拉入系统“黑名单”,取消志愿者服务资格并在系统内通报。

3)志愿服务实施。主要是“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居民点单”是指党员群众参照系统可提供的服务内容,通过微信平台、手机APP、热线电话等提出合理需求。“支部下单”是指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对群众点单分门别类登记,按照“分级对接、按需对接、老弱优先、危急优先”的原则进行统筹调度。“党员接单”是指志愿者通过系统浏览到需求信息后,与“点单人”取得联系,开展志愿服务,如在一定时限内无人“接单”,指挥调度中心将及时联系相关基层党组织协调处理。

4)积分管理。党组织获得的积分集中体现在党组织志愿服务排名榜上,作为年终党建考核的重要参照依据。党员累计的积分,同样体现在个人志愿服务排行榜上,作为评选表彰的依据,同时,党员可以通过“一呼百应”系统用积分兑换实物或相应服务。

2.试点积累经验。2015年6月成立第一个试点社区—金顶街西福村社区,利用一个试点社区对系统可行性、稳定性进行初步测试;2015年8月扩大试点范围,增至5个试点社区,加大测试力度;2015年12月引入两个试点街道--金顶街街道和八角街道,共计40个试点社区,进行压力测试重点解决人数增加时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上线以来,区委组织部多次召开会议与技术专家、社区书记等一线工作者共同研讨“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多次论证,及时对系统功能进行丰富完善,目前系统运行较为平稳。

3.加快工作推进。以启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试点社区进行经验分享,召开启动会2次,推进会2次,经验总结会4次,对试点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工作者等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采取奖惩制度相结合,强化监督管理。每周统计社区下单情况,并在党建群里面公布一次,把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与工作考核挂钩,建立督促的长效机制。系统运行以来,召开了两次推进会,金顶街街道共21个科室,70余人参会,八角街道共22个社区,50余人参会。

4.参与社会治理。截止目前,系统注册用户15997人,涉及4个街道、40个社区、37支服务队。系统上线以来,知晓率和使用率已经大幅提升,很多党员通过“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了解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接单,参加志愿服务,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工作实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区域化党建水平,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三、取得初步成效

系统上线以来,通过石景山区委、街道、社区的大力宣传,目前“一呼百应”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已经大幅提升,很多党员通过“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了解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接单,参加志愿服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增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工作实效。根据前期调研,在职党员进社区存在“报而不到”、“到而不为”等问题,通过“一呼百应”系统,推行“菜单式”服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具体需求难摸底、志愿活动难深入、时间难协调等问题,确保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服务需求,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志愿服务“供需脱钩”的问题。同时,通过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再造,对在职党员进行“再组织”,使工作更加简便易行,务实有效。

2.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针对基层党建工作手段传统、载体落后的问题,我们借助“一呼百应”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基于微信平台、手机APP的信息载体,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实现信息传递快、需求对接准、统一调度细,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被党员群众所接受,能有效提高党的工作覆盖面。

3.提升区域化党建水平。针对属地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区域工作积极性不高、内动力不足的问题,建立积分管理体系和积分服务平台,对志愿服务进行分级分类积分管理,探索将积分晒单与积分兑换作为激励手段,使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成为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从而促进驻区单位共商共治、共驻共建。

4.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使属地单位更便捷的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充分整合社会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的各类资源,并通过需求出发、服务入手、双向互动的模式,提升街道社区统筹能力,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各级各类组织均能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做到统领各类组织、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四、应用案例

2015年12月7日,石景山永乐小区35号宅楼发生燃气爆炸事件,受伤的孩子需要心理辅导,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晋秋红同志在一呼百应党建群里建议用平台发单,有党员利用“一呼百应”平台系统下单,八宝山街道三山园社区有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志愿者,宁书记立刻通知该志愿者接单,需要帮助和能够提供帮助者快速取得联系。“一呼百应”系统平台实现了社区与社区、社区与街道、街道与街道之间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并使这些资源快速得到调配。

2016年2月4日上午10点左右,金一区18栋一门1803号姜桂梅女士希望有志愿者10:00-12:00上门服务修理窗帘杆(个人情况:家里只有一孕妇和一老人在家)。需求下单后,10:30仍没有志愿者接单,调度中心电话指派金一社区要求安排一名志愿者上门服务,11:00点调度中心发现还没有志愿者接单,再次和金一社区确认是否已指派志愿者上门服务,确认已指派志愿者上门服务后,11:18志愿者接单并上门服务。下午2:00调度中心电话回访姜女士,确认并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评价,结束流程。

2016年4月13日上午9点左右,金二社区金顶阳光10号楼张顺稳希望有志愿者上门帮助金二社区金顶阳光10号楼2单元301室刘松树老人理发(老人个人情况:脑血栓,行动不便)。张顺稳是金二区的一名老党员,他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号楼行动不便的刘松树。刘松树老人因为脑血栓每次去理发都十分艰难,看到这种情况,张顺稳就想到利用“一呼百应”平台进行响应,实现了老人在家理发的愿望,使得需要帮助和能够提供帮助者快速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