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北京地区连续出现雨雪和雾霾天气,致使气温偏低,光照强度弱。此类天气非常不利于温室大棚的放风排湿,导致棚内空气湿度过高。低温、高湿和寡照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灰霉病的发生。根据北京市植保站近期的田间调查,灰霉病在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果类蔬菜上发生比较普遍,各区县的平均病棚率都在60%以上,一般棚室发病率在30%-50%,部分棚室中灰霉病的发病率超过了80%,为此,菜农近期一定要重视果菜灰霉病的防治工作。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花、果、叶、茎均可染病,尤以花期和坐果期危害最为严重。其发病症状为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形成V字形病斑,边缘呈同心轮纹状,后期形成灰色霉层。茎部发病,病原菌多从伤口处侵入,很快软腐,植株折倒。果实染病,青果受害最重,病菌多从残留衰弱的花瓣或柱头侵入,逐渐扩展至果柄、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厚厚的霉层,果实容易脱落。灰霉病病菌生长温度2℃-31℃,适宜温度在18℃-23℃。弱光照,湿度持续在90%以上是病害的高发期。病菌借气流、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连阴天、放风不及时、棚内密度过大造成棚内湿度大时容易发生该病害。
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重视花期和浇催果水前的防治。第一,降低温室内湿度。采用髙畦栽培,膜下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要少量多次,尽量在晴天早上浇水,切忌阴雨天浇水,浇水后温室要及时放风去湿。第二,及时清除病叶、病花、病果,注意清除时应将发病组织轻轻摘除放到塑料袋中,防治灰霉病孢子飞散传播,清除的病残体要立即带出温室掩埋处理,不能随意丢放。第三,采用熊蜂授粉技术。残留的花瓣是灰霉病重要的侵染部位,熊蜂授粉后花瓣会自然脱落,可以减少灰霉病的侵染途径。第四,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乳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施药前要把病残组织清除,植株茂密时宜选用粉尘剂喷粉或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技术防治。
市植保站 孙海 王晓青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