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肥土壤的生物菌
 

可耕作的活性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水、空气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单纯的土壤颗粒加化肥并不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种类包括生物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在l亩地的耕层土壤中约有几百斤到上千斤。生物菌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多数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大部分生物菌对作物生长发育是有益的。因此,在培肥土壤中培育生物菌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菌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作用有:

有机养分的分解:土壤中的放线菌和霉菌的主要活动是分解土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类物质等。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它们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使作物能够吸收利用。

矿物质的溶解:磷、钾、钙等矿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溶解,生物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大量酶,促进土壤中矿物质的溶解,把氮、磷、钾等转化成有效态或游离态,供作物利用。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促进氮的分解利用等。

生物固氮: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占组成的4/5,但作物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固氮菌(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蛋白质,当固氮菌死亡分解后,这些有机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相当于土壤的氮肥生产车间。

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质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菌通过分解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合成转化成腐殖酸,促进有机质形成,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耕性。土壤生物菌的组成、数量及其代谢活动对不同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防治土传病害:土壤中存在一些抗生性微生物,他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此外,有的生物菌还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降低残毒危害。

生产中常用增施菌肥、倒茬豆科作物、合理耕作等措施改良土壤环境,促进生物菌的繁殖,提高土壤肥力。具体措施如下:

1.增施菌肥。菌肥是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性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可直接提高菌群数量。作基肥施用时要与有机肥配合沟施或穴施。作追肥时,调成稀泥浆状,施入根部覆土。不宜与过酸、过碱肥料或杀菌农药混施,适于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2.增施有机肥。生物菌在吸收利用1份氮时通常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如果碳含量过低,生物菌因缺少有效的碳源而无法存活。因此,保证充足的碳源是促进生物菌繁殖的重要条件。种植绿肥、粪尿肥结合秸秆还田等方法可保证土壤生物菌群的碳源供应。

3.适时中耕。土壤空气的含氧量比大气含氧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比大气高。在积水或土壤紧实的情况下,土壤空气的含氧量可降低到10%以下,不利于生物菌生长,在耕地板结或渍涝情况下要及时中耕排水,使土壤空气保持流通,利于菌群生长。

4.合理灌溉。水分也是生物菌存活的基本条件,菌群可正常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在20%-60%之间,超过或低于这个含水量,菌群繁殖会受抑。故在土壤发生干旱或淹水时应及时灌溉、排水。     

市土肥站 廖洪 刘彬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