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多而不精难解民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技兴农,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昨天,市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徐践提交了一份《关于着力推进北京市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建议》提案,呼吁打破局限于地区的信息服务,重新组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平台,使农民可以全面、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有用的农业信息,为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农业信息遍地开花,出现了不少亮点。但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和数据库, 特色信息无法共享,给农业信息查询带来诸多不便。”说起农业信息化现状,徐践告诉记者,由于农业信息化工作一直是多部门推进,使得信息应用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等现象。从信息内容看,反映产中生产信息多,产前预测、产中加工与流通信息少;动态性、表面性的多,深层次、综合分析、预测性的少,难以满足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农民最关心的是种植养殖生产、市场价格、供求动态等信息,他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支持。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部门,在拓宽信息渠道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本身的建设。”徐践在提案中建议,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重新整合信息流程,建立良好的信息服务反馈机制,保证信息服务机构与农户之间进行不间断的互动交流。特别是随着信息资源查询一体化服务的实现,应该让农户只通过一个检索入口,就能同时检索整合过的各类农业数据资源,降低检索难度。采访结束时,徐践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信息资源整合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效果,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为农民提供真正有用信息。”

本报记者刘菲菲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