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新趣闻
 

颚骨助蛇“听”声音

蛇有听觉吗?部分研究者曾予以否定。但丹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蛇可以依据其口腔颚骨传递的声波振动,感知低频率、高音量的声响。

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系的研究小组在没有杂音干扰的条件下,对11种蟒蛇进行听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些蛇对振动频率约160赫兹、音量超过80分贝的声音分辨力最佳。这类声音与交通繁忙时的马路噪音或大提琴的最低音相似。

参加这项研究的克里斯滕森介绍说,当外界声波触及蛇头部时,它们的颚骨会像外耳和鼓膜一样,把声波的振动传递到内耳,进而抵达大脑,使蛇感知声响。

长期以来,部分研究者对蛇是否有听觉存在争议。普通陆生脊椎动物听到声音是依靠声波振动其中耳鼓膜,经听骨传入内耳,引起听觉细胞兴奋,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听觉。

但是蛇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蛇无法接收空气传导的声波,不具有听觉。而新研究发现了蛇感知声响的一条新途径。

古人类曾是“食草动物”

尽管现代人类及其近亲黑猩猩等都不以草为主食,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约三百万年前的古人类从森林向草原迁徙时,迫于生存压力,曾大量地以草为食。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非洲乍得发掘的一些300万年到350万年前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分析发现,其中碳同位素比例特征与一些草类相似,说明这些古人类的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草。

研究人员认为,草叶对古人类来说可能难以消化,他们吃得更多的可能还是这些草的根茎。

牛津大学教授朱丽叶·李-索普说,吃草在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中并不普遍,今天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虽然周围环境中有丰富的草类,但不以草为食。一个例外是生活在草原的狒狒,今天仍然以草为食。但令人惊讶的是,300万年前古人类的食物中草类所占的比例,可能比今天狒狒食物中草的比例还要高。

她认为,吃草是古人类从森林向草原迁徙时迫于生存压力的行为。森林中有丰富的果实,但草原上果实相对稀少,那时古人类捕猎野生动物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只能先以草果腹。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