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瓜果类菜防寒保温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曹华 李新旭

目前,温室蔬菜生产已进入越冬期,北京地区11月以来温度比常年偏高1-2℃,光照偏少。进入严寒季节,随着气温降低,每天光照时间缩短,将不利于蔬菜作物生长。番茄、黄瓜等越冬瓜、果类蔬菜作物管理重点是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根系和植株健壮生长,促进多坐瓜、坐果,提高商品率,生产出优质、安全的产品。为此建议菜农做好以下方面管理。

一、加强温室的防寒保温

建议菜农认真分析所种植温室的保温性能,对于保温薄弱部位及早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重点做好温室前屋面、南侧底脚、后坡、后墙、后窗和通风口、防寒沟、门口等部位的防寒保温工作。

前屋面:若草苫或保温被过薄(草苫每平方米重量在3.5公斤以下,保温被每平方米重量在1.5公斤以下),应采取覆盖双层草苫或保温被来加强保温效果;在草苫上覆盖由6-7层牛皮纸制成的纸被,在草苫下部紧贴地面盖一道90厘米宽的草帘或保温被,均能起到防风保温作用。另外,在草苫外覆盖一层农膜,能起到防风和防雪的效果。

后墙和后坡:将后窗和墙面的通风孔用稻草或其他保温材料封严。后墙过薄、保温性能差的温室在后墙外侧披一层旧草苫或10厘米厚的聚苯板,也可采取培土的方法来增强保温性能。后坡的薄厚对温室的保温性能及室内温度影响非常大,对后坡过薄的温室在内侧加层10厘米厚的聚苯板或在外面加盖1-2层旧草苫。

门口:在温室工作间门口和进入棚室门口安装两道门帘,以减少管理操作时进出棚室带进冷空气量。棚室内进门处设置1.5米高、3-5米长的挡风农膜,要贴紧地面以阻挡冷空气进入温室。

设置防寒沟:在温室南侧和东西两侧外边各挖30厘米宽、50厘米深的防寒沟,内填入秸秆或树叶。也可在温室前沿内侧埋入10厘米厚、50厘米深的聚苯板隔热防寒。

棚内多层覆盖:在棚内距离棚顶40厘米左右处用铁丝做支架,在支架上覆盖一层无纺布或农膜,能有效阻止棚内热量流失,减少贯流散热。刚定植小苗或植株较矮的作物,可以在距地面60厘米高处用竹竿或其他材料支小拱棚,夜间覆盖一层农膜。

二、调节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和湿度:适宜番茄、黄瓜等喜温性作物生长温度是白天23-28℃,夜间15-18℃,地温18-22℃。通过及时开闭风口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晴天尽量提高棚内的温度,严格把握放风时间。上午根据外界情况适当放风10-30分钟,随后将风口关闭,中午待棚内温度上升至32℃时再开始放风,并密切关注棚内温度变化,当棚内温度低于25℃时及时关闭风口。室内空气湿度视不同作物来调节,番茄、茄子以45%-60%为宜;黄瓜、甜辣椒以60%-80%为宜。遇连阴天应提前准备干稻壳、麦糠或其他细碎的秸秆撒在作物行间的地面,起到吸收棚内过多水分的作用。总之,要使作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生长,尽量避免形成湿冷结合的生长环境。

光照:经常擦洗棚膜来提高透光率,在温室后屋面处或走道南侧悬挂1.5米宽的反光膜,能增强室内光照强度。最好不要挂在后墙处,因为在后墙悬挂反光膜会降低墙体的蓄热功能,而影响墙体散热反而会降低夜间棚内的温度。越冬期间应根据天气及时揭盖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有条件的棚室安装补光灯,在阴天开启补充光照,可在晴天盖苫后开启3-4小时,以延长光照时数,具有增强光合作用、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商品率、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

三、做好植株和果实管理

植株调整:及时绕秧或绑蔓,越冬长季节栽培的黄瓜、番茄应采取多次落秧的方法来延长植株长度,使之不断开花结果。番茄也可采用不断换头方式。要及时打掉侧枝和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

促进坐果和及时疏果:合理采用喷花保果措施,番茄、茄子要选用对产品安全的“丰产剂二号”或“果霉宁”等调节剂进行喷花处理。番茄在使用熊蜂授粉或震荡授粉器进行辅助授粉时,应当保证棚内温度达到15℃以上,否则应采用其他方式来促进坐果。要及早疏去多余的果实和畸形果。另外,在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免赘秧。

四、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浇水:根据天气、作物长势和土壤情况来浇水,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在阴天、雪天时不要浇水。采用滴灌、微喷或膜下暗灌的浇水方式,小水勤浇有利于提高地温和节水;番茄、茄子间隔7-10天浇水一次;黄瓜、辣椒间隔5-8天浇水一次,每亩每次水量10-15方。在温室内设蓄水池(或蓄水缸),来提高灌溉水的温度。

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和植株长势进行追肥,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平衡施肥,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间隔15天左右追肥一次,番茄每次随水追施氮磷钾含量16834“圣诞树”速溶肥5-8公斤。间隔10-15天进行一次叶面喷肥,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硼、锌等微量元素的肥料为主,也可施用海藻酸等功能性肥料,特别注意要多喷在叶背面。

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曹华为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