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郊部分地区的农户反映,自家麦田浇返青水后,从地里冒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虫子。市、区植保站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了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田间小麦被害状非常明显,叶片多缺刻或孔洞,拨开麦垄或田间覆盖的秸秆,可发现一种鳞翅目幼虫。农户告诉技术人员,浇水前,未看到该虫,漫灌后,发现它们或爬上叶片,或顺水从地头漂到地尾。当日调查结果与农户反映情况一致,地尾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地头,地尾每平方米虫量20头左右,地头每平方米仅3头。
经鉴定该虫是八字地老虎的幼虫。八字地老虎食性较杂,寄主繁多,可取食多种作物幼苗。老熟幼虫体长33-37毫米,头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褐色斑纹。体淡黄色,背线浅灰色,亚背线由间断的黑色条纹组成,与腹部相比,胸部黑色条纹的颜色稍浅。幼虫背面正向观时,每一体节两侧的黑色条纹为倒“八”字形。八字地老虎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幼虫具假死性,昼伏夜出,隐蔽性较强。此次农户之所以在白天发现该害虫,是由于灌水抑制了其呼吸作用,幼虫才被迫在白天爬出地面甚至爬上叶片。
今冬本市气温偏高,入春以来,气温回升较快,害虫为害期较常年略偏早,各地植保部门要加大调查力度,严防该害虫对本市冬小麦造成为害。幼虫密度较高的地区,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幼虫虫龄较低时,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虫龄较高时可用毒饵诱杀,用辛硫磷乳油喷在碾碎炒香的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
张智 杨伍群 谢爱婷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