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中“淘出”20亿元
 

    畜禽粪便污染是困扰世界环境的一大难题,每年仅北京及周边地区畜禽粪污就超过10亿吨。为了让都市郊区乡村重获美丽,北京农学院教授刘克锋团队利用科学手段,对牲畜、家禽粪便等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资源“进行研究治理,获重大进展。20年来,他们先后攻克了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粪污技术处理难关,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畜禽粪便、废水处理和粪污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工艺技术体系,让畜禽养殖业走上了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

    刘克锋说:“国外一些技术真的挺好,我们也引进过,但在中国水土不服,价格太贵,耗能太高。而我们研制的技术和设备,成本低,能耗少,更适合本土化的养殖业需求。”目前,刘克锋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顺义、通州、延庆、门头沟等地进行大范围的应用与示范,并被推广到内蒙古、云南等几十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共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00多万吨,总经济效益达20亿元。

    顺义区北郎中村,是著名的“京郊养猪第一村”。20年前,村里到处都堆着猪粪,一下雨,村子坑塘就成了臭水沟。村干部通过北京市农委找到了刘克锋,希望刘克锋研究团队入驻北郎中村,处理和利用猪粪,变废为宝。18年来,刘克锋团队帮助北郎中村建起有机肥料厂,攻破了猪粪变成有机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肥料应用到农田里,实现了有效循环。如今,北郎中村变成了“北京最美乡村”。

程天赐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