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阴霾天究竟该如何有效的防治疾病呢?
 

冬季如何预防流感?冬季气温较低,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流感的高发时节。流感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就会很容易遭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再加上近几天持续的大雾阴霾天气,防治流感更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在寒冷的中医养生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所以冬季可以通过食补来为身体积聚能量,从而暖身御寒,以免着凉感冒,流感侵扰。此时良好的营养饮食对于身体健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所以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比如梨,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于中老年胃寒的人群,吃梨有两个方法,一冰糖梨,也就是把梨洗干净,中间清干净里边放三到五块冰糖,放到锅里蒸熟,它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去秋冬带来的不舒服。冬季皮肤变薄,皮脂腺分泌的物质减少,所以皮肤发干、发痒,吃冰糖梨可以改善。第二个偏方花椒梨,有些朋友冬季很容易咳嗽,把梨从中间切开,把一些花椒粒撒在梨上,放到蒸锅里,水开了以后再蒸十分钟,这时候把花椒去掉吃梨。连吃一周左右,你的咳嗽会得到治疗,甚至还会痊愈。所以说冬季吃的水果第一是梨。

多吃蜂蜜少吃姜

冬、秋两季要多蜜少姜。蜂蜜一方面给人们带来能量,另外它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像铁、钙、锡、锰等等。每天临睡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吃一杯蜂蜜酸奶,(糖尿病要减半),有助于睡眠,蜂蜜补充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另外蜂蜜还能缓解便秘,第二天我们就会感觉我们便秘一扫而光。相对蜂蜜而言,姜要少吃些,避免发汗伤害津液,保存体力。

有效的防治流感还要做到以下这些: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改变揉鼻子、挖鼻孔等不良习惯,以免将流感病毒带入鼻腔。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家中如有流感患者可适当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3、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到医院就诊,最好戴上口罩。自己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外出时,最好戴口罩。一旦感冒,可先去社区就诊,不一定都到大医院扎堆。小学、幼儿园必须落实晨检制度,及早发现流感样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引起校内传播。此外,春运将至,飞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旅客等候区应加强消毒及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旅客外出旅行时应做好相关防护。

5、对于普通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同样应多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退热,也可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制剂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1周以内即可缓解。对于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北京昨天PM2.5超世卫建议的80倍,局地甚至800微克/立方米,出现“爆表”!根据预测资料显示,截至下周二(115日),整体扩散条件没有本质改善,目前严重污染的空气质量状况在未来三天仍将维持。有专家推测,到了2033年中国肺癌人数将会呈现一个井喷的状态,患病人数将会达到1800万。在现有环境下,不能不出门,不能不呼吸,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尽量减小对身体的伤害,腾讯健康采访了相关权威专家,为广大网友提供对策。

按照环境质量监测标准,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可以被阻挡在人的鼻腔外,PM2.5微米~10微米的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过痰液排出体外或者被鼻腔内部的茸毛所阻挡,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挡,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空气中PM2.5浓度年均值不应高于10微克/平方米。

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损伤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其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对人的危害更大。阴霾严重时,其内的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阴霾天气跟风沙天的不同在于污染问题,阴霾天气的细小颗粒里带着各种各样的如惰性气体、重金属离子等化学成份,进入到人体以后会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

到了2033年中国肺癌人数将会呈现一个井喷的状态,患病人数将会达到1800万,相当于整整上海的一个人口基数。这个数字并非耸人听闻,肺是随时随刻要跟外界交通的最大的器官,每分钟就要呼吸20次,所以,要想阻止这个预测成为现实,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对策一:戴口罩

戴口罩是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办法,但面对PM2.5,戴什么样的口罩是有学问的。

面对仅2.5微米的小颗粒,普通的棉纱口罩除了挡挡灰尘和心理作用外,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无论你戴多厚的棉纱口罩。文献记载医用N95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也就是说这种口罩对PM2.5爆表的天气也是有效的。在门诊工作中一般都是用普通的外科口罩,这种口罩国外有研究报告其对微粒的阻挡与N95口罩相差不多,但其密封性欠佳,所以在这种阴霾的天气,可能这种外科口罩效果会不尽如意。另外,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会在诊治或护理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在进行一些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佩带N95口罩。

在选择N95口罩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戴一下,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N95口罩为一次性口罩,不能洗,如这次佩带时间不长,想再带一次,取下后要等里面干燥后再对折收起来了,以免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因为其为专业抗病毒气溶胶口罩,密闭性好,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难,缺氧而感到头昏。

对于目前的这种天气,一些重点防犯对象可以考虑佩戴,如血液病患者等,普通人不需要使用,做好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活动量等自身性防护就够了,如果要戴这种口罩,也不宜佩戴时间过长,当感觉不适时就要及时取下来。

对策二:外出尽量别骑车

这两天,习惯骑车上班或出门的人,尽量就改换别的交通工具,实在不行,那就骑慢一点。

骑车时尽量避开早上交通拥挤的高峰期,因为汽车排出的废气里有很多没有完全燃烧透的化学元素,随着空气里面细小颗粒漂浮着,骑车时,是要让肺过度地去代偿,给身体器官供氧,需要吸入更大量空气,在这种天气下,空气是被严重污染的,骑车越快,吸入的化学成份越多。所以,这两天,实在要骑车出门的话,就不要着急,尽量避开车多的路段。

对策三:别抽烟了

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曾发布《北京部分餐厅室内烟草烟雾污染情况报告》显示,在没有禁烟规定的餐厅和实施部分区域禁烟的餐厅中,PM2.5浓度平均值约为全面禁烟餐厅的2倍。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在这些细颗粒物上。这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这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有1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范畴。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

所以,这种天气下,烟民们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

对策四:进入室内必做三件事

对于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N95口罩可以不用戴,人体自身的防御体系就完全能对抗这种天气。这两天必须要出门的话,进入室内后就要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清理的方法很简单,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

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易学的清理鼻腔的方法: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鼻腔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对策五: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门

这种天气,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

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中间发表了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这是该期刊二十年来首次发表我国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危害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首次分析了我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浓度变化和居民死亡率变化的对应关系。

PM2.5暴露与居民超额死亡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分析了2004年到2008年西安市户籍居民的每日因病和自然死亡人数。根据该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