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晕吗?可能是颈性眩晕惹的祸
 

  颈性眩晕一般是由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硬化或两种情况并存所造成的,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其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表明,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有或患过颈椎病,到了60岁,患病者高达50%。近5年来,门诊颈椎病患者中,3040岁的年轻人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从事文字工作的比较多;另外随着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又有越来越多的“驾驶者”走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他们也和职业司机一样得了职业病——颈椎病,患颈椎病的司机甚至可以占到整个颈椎病患者的20%以上。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它有多种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慢性劳损、外伤愈后复发、机体代谢失调、精神因素等等。其造成颈性眩晕的病理机理,临床上分析认为是由于物理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血管变窄,而血管变窄改变了局部的血流动力学,进而促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生理性调整,使得该局部血管更易发生痉挛,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而动脉硬化的产生也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病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饮食、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血糖、血压、吸烟等等,其病理进程甚至更为复杂。椎基底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样引起血管狭窄,甚至痉挛。

  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因此目前没有特异的治疗手段。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椎动脉血管本身病变和血液成分发生病变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病理过程。特别是在颈性眩晕患者中,其血浆中内皮素(ET)水平均升高,它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同时发现老年眩晕的患病率与焦虑、失眠、烦躁、生气、紧张、抑郁等精神情绪因素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多由虚损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主要病机一方面是: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是: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瘀血阻络,风邪夹痰夹瘀上扰清窍而发病。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多为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祛痰药、利水药。

 

来源:中国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