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是第2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为“关爱老人,修复失牙”,旨在普及大众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防治口腔疾病,及时修复失牙,维护口腔基本功能的意识。
牙齿主要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不同形态的牙齿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分工合作。有的人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还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没必要花时间和金钱修复失牙,其实这些观念都是错的。每颗牙齿都是一个独立行使功能的器官,联合起来又能行使很多有意义的生理功能。
牙齿缺失不治危害多
牙齿缺失后,整个口腔的平衡就会被打乱,若不及时修复,常会导致缺牙间隙附近的余留牙出现倾斜、移位,缺牙间隙逐渐缩小、对颌牙伸长,局部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龋病、牙周损伤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咀嚼功能减退 缺失的部位不能咬东西,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咬颌关系紊乱 因为个别牙齿缺失,长时间不修复会使口腔组织发生改变,影响到全口的牙齿排列,常表现为邻近牙向缺牙区倾斜使间隙变小,对颌牙伸长,造成早接触或干扰,从而导致咬颌关系紊乱;严重者常因一个牙齿缺失造成一侧牙的废用,使牙周病、龋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
引发牙周组织病变 缺牙时间长,相邻牙向缺牙处倾斜,对颌牙伸长造成食物嵌塞,继而发生牙周病。
影响美观和发音 牙齿的缺失往往影响美观和发音,语言是在口腔形成的,牙齿主要影响发声音的准确。
颞颌关节的病变 牙缺失会引起颞颌关节的病变,严重者出现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关节弹响等问题。
牙齿修复要看准时机
目前镶牙的主要方法有活动假牙和固定修复。一般情况下,活动假牙可于拔牙后1~3个月进行,固定修复可于拔牙后3个月进行。因为拔牙后软组织的伤口愈合较快,一般10~28天可愈合,但拔牙后牙槽窝内骨的生长、拔牙创口周围骨吸收的稳定,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创口的愈合期可能会较长,所以需要请修复科医生检查判断视具体情况而定。
种植牙并非人人皆宜
种植牙技术是口腔医治学疗上近年开展的新项目。这里所说的种牙,并不是真的种上一颗或几颗与天然牙一样的牙齿,而是以种植材料埋植到牙槽骨内,再在其上做假牙的一种假牙修复方法。人工种植牙修复可用于各种不同失牙情况,但它也有一定适应范围,并非每一位失牙患者都可植入种植体:应先由专业医师进行口腔检查,拍摄X光片才可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精神病及内分泌等全身性疾病,在该病被治疗稳定后,方可接受牙种植术。一般拔牙后六个月左右即可种植,对于七十岁以上患者,应根据身体具体情况而定。
刘江峰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