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项民生政策普惠京郊百姓
 

本报讯(记者马楠)农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逛公园、高龄老人月月享受高龄津贴、丧葬费补助待遇城乡一体……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十二次北京市民政会议上获悉,近五年来,本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围绕民生领域先后出台350余项惠民政策,民生阳光普照京郊大地。

    在传统民政概念中,存在对城市研究的多,对农村关注的少;对点上的事务抓的多,对面上的制度建设做的少;对当前工作抓的多,对未来战略考虑的少;对政府直接出钱办事做的多,让社会组织参与思考的少;对狭义民政概念熟悉的多,对社会建设大问题思考的少。针对这五多五少问题,本市提出了大民政理念,使民政工作从送桶油、给点钱、拜拜年的传统做法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城乡统筹。

    近五年来,本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在政策、制度、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各项制度并轨,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本市先后出台的350项民生政策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福利养老金、高龄津贴、养老(助残)服务补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义务兵优待金、退役士兵安置、低收入家庭认定、丧葬补贴等政策的城乡同标准、同待遇,覆盖到郊区农村不同社会人群。

    据介绍,本市近年来出台的民生政策惠及到郊区农村各个人群,实施九养政策和老年人优待办法等,郊区65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近3亿元,60岁以上农村无保障老人每月享受300元政府福利养老金,9099岁的老人每月享受100元高龄津贴,百岁及以上老人每月享受200元高龄津贴,95岁以上老年人就医免费。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90元提至380元。

    近五年来,本市用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36亿元投资中,有近一半投向了郊区,农村民政公共服务设施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在农村社区服务方面,本市城乡同步开展六型社区标准体系建设,近5000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郊区农村;社区服务站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居家服务项目达200项。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