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村民捐献首份完整村级财务档案
千册老账本细“数”30年农村变迁

想知道30年前的某一天,村里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这在很多农村,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在延庆县大榆树镇新宝庄村,这件事忽然变得轻而易举。近日,新宝庄村在建设村里的乡情村史馆时,面向村民征集老物件。村里84岁的老会计刘桂林,把留存了34年的老账本和一些文书档案,全部捐献出来。

  昨天,新宝庄村益民书屋,六七位专业档案工作者正在对近千册旧档案进行分选,按照年份,从1950年到1984年逐一归类。这些资料非常珍贵,从目前来看,是延庆第一份完整的村级财务档案,填补了档案资源的空白,也为今后研究延庆县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延庆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

  旧账本、户口簿、宅基地登记簿、分田账、记工账、农业税账、交粮账、包产到户……打开这些档案,各种账目应有尽有。翻开早已泛黄的封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字,上面不断变化的数字也折射出了新宝庄村几十年的生活变化。这些账本都是刘桂林在担任会计期间记录的,反映了新宝庄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幸福足迹。如今,这些老账本也成为了村里的宝贝

  新宝庄村村支部书记康国余说,春节前,村里建乡情村史馆,84岁的老会计刘桂林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把自己留存的34年老账本和一些文书档案捐了出来,并一再嘱咐: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管理不规范,我怕这些东西流失了,就自己存在柜子里了,现在村里建陈列室,我拿出来,要让大家都知道咱过去的日子是啥样,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你们可一定保管好啊!

  现在,新宝庄村在延庆县档案局和大榆树镇档案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正在对这批老账本进行整理,他们将通过系统分类,包括编目、装盒等程序的整理,并形成规范性的历史档案,以便在以后查找过程中更便捷。

  “老人将这些老账本捐献出来是希望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传承下去。我们不能辜负他的期望。康国余说,接下来我们将建立新宝庄村档案馆,把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今天的档案资料全部整理、保存起来,让更多的村民了解我们村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