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燃气将抓住首都大气环境治理的重要机遇,加快调整用气结构,推进产业链向上和向下延伸,加大新业务板块投入,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燃气企业迈进。”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雅兰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以及不断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为北京燃气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年,北京燃气将以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重点,大力发展锅炉煤改气、车用气、冷热电三联供等清洁能源,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助力北京蓝天。
低碳减排——推进六环路内无煤化进程
“目前,四环路以内全部实现了无煤化,燃气供热面积从去年的67%提高到72%。”李雅兰说,2013年,燃气集团完成高井燃煤热电中心配套燃气管线设施的建设,实现清洁能源改造,替代燃煤354万吨。同时,共完成约26台2700蒸吨的各类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可替代燃煤34万吨。
今年,燃气集团将做好城六区、具备条件的远郊区以及市级工业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煤改气,力争实现2014年五环路内无燃煤锅炉、2015年六环路内无燃煤锅炉的目标。至2017年,北京燃气还将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城六区、市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远郊区县燃煤锅炉改造等相关任务涉及的燃煤锅炉约10000余蒸吨,进一步压减本市燃煤用量。
尾气治理——年内再发展1万辆天然气车
发展天然气汽车作为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方式,已被列入空气清洁计划重点任务。2013年,燃气集团建设加气站近50座,发展天然气汽车1万辆。
“今年集团将通过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形成涵盖气源、配送、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争做北京车用气全产业链的主导者。”李雅兰介绍,集团将加快设施建设,优化站点布局,以油气混合站、专用站为重点,年内完成汽车加气站20座,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加气站网络布局。同时,坚持建站与发展天然气汽车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车用气市场开发与拓展,实现车用气业务的良性循环。扩大已有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驾校车辆改装使用数量;重点发展客运车辆、环卫车、城市货运车等使用天然气,力争年内发展各类天然气汽车1万辆。
李雅兰透露,今年,燃气集团还将推动车用气发展配套政策落地,围绕产业链运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为车用气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节能环保——加快燃气分布式能源布局
冷热电三联供因节能、环保、经济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燃气集团早在10年前就率先进入了这一分布式能源领域。2013年,燃气集团建设运营的中石油信息中心、清河医院等三联供项目实现投产。“中石油信息中心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使集团在三联供领域的品牌竞争力稳步提升。”李雅兰说,中石油能源中心系统年发电量约为10014.65万千瓦,可替代燃烧3.49万吨标煤。
李雅兰介绍,今年,集团将重点在城市工业园区、旅游集中服务区、生态园区、大型商业设施等拓展具有示范意义的高端分布式能源项目,力争年内建成运行1-2个高端项目。同时将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和运营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确立在分布式能源发展上的主导地位。
气源保障——百姓可放心使用
天然气业务的扩张,必然带动用气量的增加。“在2013年基础上,集团将继续实现10%以上的增长幅度。2014年预计购入天然气107亿立方米,销售天然气102亿立方米。”李雅兰说,北京有多条气源作支撑,百姓可以放心使用。
李雅兰介绍,去年,全市新建管线214公里,西沙屯、西集门站相继建成,首都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唐山LNG已向首都供气,形成了“多气种、多气源、多通道”格局,国产气与进口气、海上气与内陆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并存,首都天然气供应保障优势进一步巩固。
“今年将加快陕京四线的建设,而陕京五线也在规划中,多线保障,我们有能力保百姓天然气供应。”李雅兰说,集团将加强与中石油等相关主体的战略合作,落实陕京四线及地下储气库、省际干线管网等相关油气长输管线的投资建设;深化与大唐国际的合作,推动大唐煤制气项目后续建设顺利进行,提高首都能源保障能力。(记者陈艳红)
来源:首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