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逢年过节、婚嫁宴请,红烧或糖醋鲤鱼绝对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这不仅因为鲤鱼本身味道鲜美,更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鲤鱼有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
作为著名的淡水鱼,鲤鱼在我国有着4000多年的养殖历史。4000多年过去了,如今国人餐桌上能吃到的鲤鱼品种又有哪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鲤鱼育种水平如何?鲤鱼产业发展的前景究竟怎么样?
6鲤鱼品种畅游全国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国的专家就开始了鲤鱼育种的研究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育种专家们陆续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强的3大系列1个品系6个鲤鱼新品种。它们分别是:德国镜鲤选育系、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豫选黄河鲤新品系、豫选黄河鲤、松浦镜鲤、松荷鲤和福瑞鲤。它们各有特点,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不仅延续了原有品种的优点,更是增加了许多优良特性。
“南方鲤在北方不能越冬”现在成了历史。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出的“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提高了鲤鱼耐肥水、耐低氧的能力以及抗寒力,由在北方不能越冬到成活率95%以上,生长速度比亲本快10%,是我国人工培育的第一个抗寒品种。
而黄河流域的“豫选黄河鲤”,如今重新恢复了黄河鲤“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的特征。据介绍,除了形态和肉质提升,“豫选黄河鲤”比未选育群体生长快12%,饲料转化率提高10%。目前该品种已经占据河南鲤鱼市场60%,而且零售最高每斤能卖到68元。
在多年的研究中,我国鲤鱼育种的技术水平不断突破,不仅创建了包括群体遗传结构、亲本遗传距离、基因/QTL溯源的分子种质鉴定技术体系,还创建了具有理论、技术、操作方案、选种软件等的鲤分子成套育种技术,填补了我国分子育种研究的空白,更建立了分子遗传背景的良种群体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创新使我国的鲤鱼育种走在国际前列。
“6大鲤鱼品种的选育成功,创建了中国鲤鱼现代种业的核心技术,是分子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完满结合,使鲤鱼这个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率先进入了现代种业阶段。”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感慨到。
新品种助渔民致富
随着3大系列1个品系6个鲤品种的问世,近10年来我国鲤鱼养殖面积和产量平均年增长15.9%,成为我国养殖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同时,新品种的推出还保证了我国的鲤鱼种苗不受国外品种的冲击,甚至出口国外。更为重要的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让养殖户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60岁的王志民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南泥河承包了200多亩鱼塘,建了13个养鱼池。
“我养的可都是松浦镜鲤。这鱼个大,长得也好看,关键是没有鳞片,是由我们中国水科院的专家给提供的,出肉快,省饲料,效益特别好。”王志民说。
如今,他的13个鱼塘年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已被列为黑龙江松浦镜鲤的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周边10户渔民一起致富。
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统计,目前,6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在我国鲤鱼主产区的覆盖率已达80%以上,按品种推广测算,6个品种占了国内鲤鱼产量的65%,年产量约166万吨,总产值约166亿元,苗种和饲料业产值约135亿元,带动从业人员约50余万人。而由于松浦镜鲤、德国镜鲤选育系、豫选黄河鲤3个新品种的商品鱼平均价格高于普通鲤鱼,按年产量100万吨计算,至少能使渔民年增收约12亿元。
吴佩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