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动物如何科学处置一直是困扰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今,本市开展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械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将重点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应用。那么,病死动物究竟有何危害?机械化处理又有哪些优势?投入产出比如何?
病死动物危害大
2013年3月8日,上海松江网友“@少林寺的豬1986”发布的一条图文微博,显示大量死猪伴随着垃圾漂浮在黄浦江上游,引起网民关注。其实,在网友发布死猪事件之前,上海的水上保洁人员已在横潦泾水域打捞到几十头死猪。起初,工作人员并未在意,因为每年黄浦江上游都会有死猪漂来,一年总会捞出三四千头。直到后来发现死猪来势汹汹,才引起警惕。有媒体披露,由于病死动物处理能力跟不上,农户便随手抛弃于江河,造成死猪漂浮现象明显增多。
我国是养殖业生产大国,畜禽养殖数量大,每年将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病死动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要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目前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或者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病死动物漂浮会成为各地面临的共同难题。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病原体,如未经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禽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还会影响生态安全,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目前,专业化、机械化的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因起步较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对无害化处理工艺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焚烧、掩埋、发酵堆肥等传统处理方法上,只有少部分大型养殖企业与地区在推广高温高压化制法及其他处理方法。
机械化处理病死动物优势明显
为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联合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确定了适宜推广应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械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无害化处理设备对病死废弃动物进行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经过添加专用微生物菌,使其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能自然挥发,无烟、无臭、环保,将动物尸体成功转化为无害粉状有机肥原料,最终达到批量环保处理、循环经济,实现“源头减废,消除病原菌”的功效。相比于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机械技术在杀灭病菌、保护环境及投资运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还从众多机械化处理设备中遴选出了适合北京及不同养殖规模的机型。将病死猪放入液压斗,提升倒入无害化处理设备中,在中控面板上只需简单操作,40多个小时后,细如粉末的有机肥便可被加工出来。设备的液压斗提升下料,省力、清洁,尾气经水箱处理排放,卫生、环保,不锈钢双层锅油热媒加热,可省电50%,还可实现智能控制,无线遥控操作,最终达到无污染排放,清洁环保。为满足不同的处理需求,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班次处理能力分别有80公斤、100公斤、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1400公斤等多种型号。
给您算算投入产出比
在病死动物机械化处理方面,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的企业是因为资金不足,又找不到适合自己养殖场的处理技术;而另一些企业则是抱着迟疑的态度,不愿意在上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这项技术怎么样?成本怎么样?效益怎么样?这一系列的疑问萦绕在许多畜禽养殖场主的心头。
经过在北京试验示范,无害化处理机械技术及配套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规模养殖户的好评。作为试验点之一的通州区张家湾镇上店村泰欣福民养猪场负责人祖胜介绍说,经过近1年的试验,每公斤病死猪处理成本约为1.22元,产出物每公斤作为有机肥出售可售1.5元,每公斤病死动物加上辅料可产出1.2公斤产出物,每处理1公斤病死猪可产生纯经济效益0.58元,再加上政府发放的病死猪每头80元的补贴,综合考虑成本、产出物收益及政府补贴,应用该技术可获得一定的收益。
同时,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委托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对示范点产出物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为了检验产出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还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了产出物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对种植后蔬菜的重金属等指标进行检测,其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