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市场食用菌品种
香菇
京郊为主,冬春季山东聊城和河南新乡、平顶山
金针菇
夏秋季河北承德平泉为主
冬春季河北唐山遵化
鸡腿菇
山东聊城和京郊为主
山东潍坊、青岛少部分
杏鲍菇
山东青岛
口蘑
京郊
姬菇
安徽、河南、河北和京郊
草菇
湖北
茶树菇
京郊
滑子菇
福建古田
蟹味菇
福建
白玉菇
山东青岛和上海
海鲜菇
山东青岛
福建古田
小寒过后,北方寒冷的天气促使火锅热起来。而作为吃火锅的必备原料,食用菌鲜品(金针菇、平菇、香菇、杏鲍菇等)受到人们广泛青睐,特别是各类营养菌锅的应运而生,带火了菇类销售。京郊有不少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在低温季节种植户应如何栽培、管理食用菌?本版编辑请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专家、食用菌专家陈文良研究员为您一一道来。
准备
工作
要做足
菇场的选择
选择具有增温和保温条件的菇场,如备有增温条件的室内菇房、日光温室菇房、塑料大棚菇房、温度较高的地下室菇房以及采用阳畦菇场等。
培养料配制
选择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和虫蛀的基质原材料,按照比例混合拌均,添加微量元素,掌握含水量,使料干湿均匀,一般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小时内装袋完成。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常压消毒时,在100摄氏度条件下,消毒15-20小时;如果高压消毒,在1.4个大气压压力下,消毒3小时。菌袋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菌种的选择
适合冬季生产的食用菌品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蘑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不要使用有杂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
这些菇种应该提前2-3个月制备菌袋,完成发菌期的培养,以便在适宜的出菇季节出菇。
温度
冬季天气寒冷,保温是关键。大部分中低温食用菌品种,应该保持在5℃-18℃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管理。菇棚北墙要尽可能厚或中间添加保温材料,以防北风降温;温室和塑料大棚夜间尽可能采用厚稻草帘或保温被来保温;阳畦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或者通风换气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食用菌出菇量少,还需有升温措施,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一种是采用火墙间接给菇棚升温;另一种是通过热蒸汽、塑料管直接给菇棚加热等方法。
水分
食用菌水分管理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培养料或菌棒的含水量;二是菇棚空气相对湿度。
菌棒补水技术。一般袋栽食用菌经发菌或出1-2潮菇以后,菌棒失水较多,这时就需要补水。使用注水器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
菌棒补水要注意:
补水前应对菇棚大通风,同时提高菇棚温度,使菌棒菌丝恢复生长活力;补水温度尽可能与菌棒内部温度一致;补水量控制在补水后菌棒重量为原菌棒最初重量的80%-90%。
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管理。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温度过高时,则容易引起病原杂菌滋生,导致病害发生,要及时加大通风,降低湿度。当菇棚相对湿度长期小于70%时,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获取不了空气中的水分,会影响子实体发育,产量降低,质量下降,需要及时补水增湿。
补水增湿要注意:
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补水后,如发现菇体上有水珠应尽快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去除,否则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在菇体上形成病斑;冬季下霜期尽量不要喷水,可以向地面喷水,以保持空气湿润。
空气
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寒风袭击。菇蕾发生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应该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适量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应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时间为20-3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时,应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的寒风袭击。
光照
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如双孢蘑菇等)。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主要措施有:打开通气孔及进出口;将棚南面边缘草帘卷起40厘米或使用较薄的草帘等;开灯照明,入棚操作、观察时开灯,可基本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
防治结合治病虫害
冬季食用菌虫害的种类有螨虫、菇蚊、菇蝇等,对食用菌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免造成污染。
水浸法:瓶栽培的和袋栽培的可将水注入瓶、袋内,块栽培可将栽培块浸入水中压以重物,浸泡2-3小时。
诱杀法:对于害螨,可在菇床上铺上纱布,将刚炒好的菜籽饼撒一层在纱布上,螨就聚集于纱布上,将纱布在浓石灰水中浸泡杀死螨;对蚊蛾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
药剂法:在没有子实体生长的情况下,可以喷洒菇净1000倍液防治食用菌害虫。菌种或者菌袋中有活虫或虫卵时,可将菌种和菌袋浸泡在2000倍液菇净药液内,浸泡一天。
冬季食用菌生产低温高湿,易发生病害,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以及软腐病等造成死菇、烂菇,防治的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清理“病源”
无论生产中的废料、污染料,污染的菌袋,或者发生病害后清理出棚的菇脚、死菇、料表废料等,均应进行彻底处理,集中生产区最好能统一指定销毁地点进行处理。
提前预防
对菇棚进行彻底消毒杀菌处理,一般采取菌袋发菌至出菇期间每5天左右对棚内墙体、地面喷施一遍5000倍液的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防治效果非常理想;也可以使用300-500倍的百病傻溶液与200-300倍赛百09交替喷施,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注意:出菇期间的用药,一定不要触及子实体,一旦正常菇体沾附该药物,则生长停止,并使子实体携带药物,形成药物残留,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要求。
以平菇为例:
发现侵染性病害后,可停止菇棚用水,将死菇、死蕾等摘除,并将料表刮掉0.2厘米左右,露出新料,将所有废弃物清理干净,使用5000倍液的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或者浸泡菌袋,或者兑配200-300倍的百病傻溶液对料面及病区进行喷洒,严重者可对料面进行药液涂刷,并隔天再喷洒一次。
注意:药物浓度要适当,不可随意提高;在用药以后,应加强遮光、通风等管理,使蘑菇菌丝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及条件。待被破坏的料面重现菌丝并呈现倒伏或匍匐状生长时,预示着再次现蕾出菇,此时即可再度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重复出菇管理即可。
食用菌家族新成员
小白平菇
小白平菇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应用系统选育技术筛选出的优良菌株。此菌株子实体为丛生,菌盖为小叶型,菇朵圆整,菇体洁白,为中低温型品种。适宜的栽培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等,可采收3-4潮菇,生物学效率达80%。适种地区为北京及周边省市。北京地区可安排在9月至翌年4月栽培。
白灵菇15号
白灵菇15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的一个优良菌株。该菌株子实体呈手掌形,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为10-15cm,菌肉厚度为5-7cm,菌盖洁白,为低温型品种。适宜的栽培原料为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多种农副产品,生物学效率达30%-50%。适种地区为北京及周边省市。适宜北京地区设施11月至翌年3月栽培及工厂化周年栽培。
杏鲍菇17号
杏鲍菇17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的一个优良菌株。该菌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子实体呈保龄球状,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为5-7cm,菌肉厚度为1.8-3cm,菌柄长度为7-10cm,菌柄粗细为3-5cm,菌盖褐色,为低温型品种。适宜的栽培原料为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多种农副产品,生物学效率达80%。适种地区为北京及周边省市。适宜北京地区设施11月至翌年3月栽培。
食用菌新技术
设施食用菌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该技术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近年来研发出的一项高效安全栽培技术,本技术主要利用“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栽培模式,可有效预防夏季食用菌虫害发生,增加出菇潮次2-3潮,亩均增收42%;同时,可避免杀虫剂施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该技术适用于北京及周边省市设施大棚及日光温室。利用该项技术,每亩食用菌产值达4-5万元,亩均增收42%;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共建的北京市“星火12396热线”,具体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负责承办,是面向“三农”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综合平台。热线有一支由近百名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提供新品种新良种、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生活常识的咨询服务,并集成了热线、双向视频、在线咨询、网络电话,微信、微博、qq群、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适合京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
杏鲍菇
低温型菌类,原基分化无需变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0℃-18℃,适宜温度12℃-15℃,目前多为工厂化栽培。北京地区冬季栽培的品种主要为杏鲍菇13号。
白灵菇
低温型菌类,原基分化需要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5℃-20℃,适宜温度13℃-18℃,目前多为设施及工厂化栽培。栽培的品种有中农1号和白灵10号等。
香菇
品种不同,温型不同;中低温香菇代表品种香菇L808,子实体生长温度12℃-25℃,适宜温度15℃-22℃,出菇期需要6℃-8℃以上的温差刺激,目前多为设施栽培。冬季栽培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L808。
平菇
品种繁多,一般分为高温、中温、低温3类,但以广温型品种居多。北京地区冬季栽培的代表品种CCEF89、灰美2号、抗病3号等,子实体生长温度5℃-32℃,适宜温度一般为15℃-22℃,目前多为设施栽培。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