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瓢虫克蚜虫
 

 

    生防卫士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高了,首要的就是“吃得安全”,有机农产品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但是,由于农民在生产中追求虫害防治的高速和高效,使用了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但杀伤了害虫的天敌,还使得害虫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严重,这样一来,农民不得不使用浓度更高的农药来对抗害虫。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导致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极大污染。

    为彻底杜绝这种恶性循环,现在的有机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农药来防治害虫。而有益天敌昆虫作为生物农药的一种,来源于自然,使用于自然,对环境无污染,对作物无药害,节能高效,值得推崇。为让更多的生产者了解这些“生防卫士”,我们将陆续对有益的天敌昆虫进行相关介绍,以飨读者。

    提到瓢虫,人们耳熟能详的就属七星瓢虫了,它以漂亮的外表、“扬善除恶”的品质为大家所熟知,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昆虫当中,七星瓢虫已经成为有益天敌昆虫的代表。但其实,瓢虫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瓢虫——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身体呈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上颚基部有齿。在自然界,异色瓢虫能捕食多种蚜虫、蚧虫、木虱、鳞翅目昆虫的卵及小幼虫等,是一种有效进行生物防治的物种。

    异色瓢虫一生经过4个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人们常常见到并喜爱成虫期的瓢虫,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幼虫期的瓢虫,由于他们的外形比较丑陋,还常常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害虫而加以消灭。

    异色瓢虫的卵通常呈鲜艳的黄色,在自然界这种颜色具有警戒作用,仿佛在告诉它们的天敌,“我们并不好吃”。成虫一般会把卵块产在植物叶片的背面或枝干上,卵块一般有20粒卵,呈4-5行整齐排列。卵通常2-7天就能孵化成小幼虫。

    瓢虫幼虫生长很快,食量很大,共脱三次皮,每脱一次皮幼虫就长大1龄,因而共有4个龄期。4龄瓢虫幼虫在化蛹前用腹部末端粘在植物表面,身体稍拱起并缩短,不再取食,通常也不动,而体内却进行激烈的组织重组,以便进入蛹期。

    蛹是瓢虫的第三个虫态,化蛹的过程很短,有时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一般情况下很难观察到。蛹看起来一动不动,但如果遇到其它小昆虫骚扰,蛹会突然竖立起来把它们赶跑。

    经过蛹的蜕变,漂亮的成虫出现了,瓢虫的成虫与其幼虫期的食性保持一致。幼虫期捕食蚜虫,成虫期也依然捕食蚜虫;幼虫是取食植物的,它仍取食植物。瓢虫的成虫可生活几个月,有的长达1-2年。

    异色瓢虫是北京地区常见的瓢虫种类,它也可谓“变化多端”,本种内共有一百多种变化,在北京就可以找到50多种变型。所以,如果你看到了很多个不同斑纹的瓢虫,其实说不定就只是一种瓢虫。

    蚜虫是农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和园林植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喜欢群聚在植物的嫩梢嫩叶上为害,使芽梢枯萎、嫩叶卷缩,蚜虫的尾部还可分泌蜜露,引起病菌繁殖, 从而影响植物叶片的正常生长,引起的煤污病,不但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降低了食用价值。在自然界,瓢虫是蚜虫最主要的天敌。异色瓢虫可捕食棉蚜、莲缢管蚜、烟蚜、桃大尾蚜、麦二叉蚜、落叶松大蚜等多种蚜虫,并且异色瓢虫食量很大,三四龄幼虫和成虫每天能捕食一百多头蚜虫,就连刚孵化的一龄幼虫每天也可捕食8-10头蚜虫,捕食能力非常强。

目前,异色瓢虫以其出色的防治能力成为生物产品中的一员,大量的瓢虫经过人工饲养繁殖,已经成为防治蚜虫为害的利器。相信在未来,异色瓢虫会走进更多的田地、菜园和果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