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1981年才被人类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STD),艾滋病也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和“超级癌症”,民间也有“爱死病”之称。目前,我国艾滋病覆盖面广、病例数增加较快,流行病学形势不容乐观,且艾滋病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需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传染及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授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潜伏期 一般215年,平均为810年。

    发病机理 HIV感染后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瘫痪,人体免疫力瘫痪就如同一个国家丧失国防力量后必然会被外来侵略掠夺一样,继而发生各种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最终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一般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24周左右。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及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如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各种致病性感染及全身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发生Kaposi肉瘤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多数最终导致各系统损害、衰竭而死亡。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对症处理。

    预防

    (1)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及对色情、毒品的意志力并抵制其诱惑力,从每个人做起拒绝不正当性行为及毒品。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及性乱交,不参与黄赌毒违法行为。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尽量不用血液制品,肌肉注射剂静脉输液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3)保护易感人群 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婴儿人工喂养。

    (4) 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提高感染者公德意识及告知义务,对其性行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对自身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佟长顺 

制图吴薇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