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祭扫是公民责任
 

 

    闫成军

    清明祭扫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清明祭扫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但清明祭扫,也有一些陋习应引起注意,有的人在墓地燃香放炮,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有的搞祭品攀比,消耗大量物力财力;有的祭扫者在墓区内焚烧纸钱、“金条”等冥品,弄得烟起灰飞,漫扬飘散,还引发了森林大火;有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甚至大动干戈,还有的地方,造成交通堵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清明,平安清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祭奠、缅怀先辈是严肃和郑重的活动,应将情感融于文明形式中。我们提倡文明祭奠,怀着一种文明心态,为亲人写封信,墓前朗读,敬一杯浓酒、献一盏清茶、送一束鲜花,或栽下一棵树、种下一片绿草、放一曲音乐、点一枝蜡烛,既能寄托哀思,又避免了迷信和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文明祭扫也可选择网上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植树祭扫。这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祭扫形式,营造了平安清明、绿色清明,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对社会的尊重,值得推广和提倡。

    学校则可以在清明节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学生听老革命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读一篇革命回忆录,看一部红色电影,写一篇缅怀感言,引导青少年不忘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

在崇尚文明、反对迷信的今天,倡导文明祭奠,绿色清明,用健康、和谐、向上的生活理念武装头脑,用崇尚文明的祭奠观念对待先人,使清明成为清洁、清新、明理、绿色、生态、和谐的清明。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