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市设施面积的不断扩大,温室内合适的温度和鲜嫩的蔬菜为害虫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存与繁殖条件,温室粉虱作为常发性害虫,近年来发生越来越重,对化学农药抗性也越来越强,防控越发困难。
温室内粉虱有两种: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它们的个体都很小,但群体数量大,繁殖能力强,成虫有翅膀,可大量吸食叶片的汁液,形成黄色斑点甚至使整叶变黄,植株萎蔫或枯死,烟粉虱可传播多种病毒病。据调查,在北京地区烟粉虱对黄瓜、番茄、西甜瓜和西葫芦为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时可达7成以上,甚至绝收。
今年,北京市植保站将引入天敌昆虫——丽蚜小蜂防控温室粉虱,为本市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提供新型生物武器。丽蚜小蜂是世界上商品化应用较早的生物天敌,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应用丽蚜小蜂对温室粉虱的生物防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丽蚜小蜂的研究和应用,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已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和销售。我国于1978年从英国引进该项技术,经过30多年多家科研院所的技术攻关,已掌握其规模化繁育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丽蚜小蜂是一种专性寄生蜂,专性寄生温室粉虱、烟粉虱。其雌成虫体形微小(约0.6毫米长),头胸黑色,腹部黄色,雄性罕见,体呈黑色。它将自己的卵产到粉虱大龄若虫和预蛹上寄生,寄生约8天后粉虱若虫(或蛹)变为黑色,通称“黑蛹”,小蜂幼虫继续发育,10天即可从“黑洞”背面咬孔羽化出成虫,这样利用粉虱的营养帮助自己发育成长,同时羽化成虫可取食粉虱若虫体液补充营养,从而达到控制粉虱的作用。每头雌虫可产卵100余粒。
北京市植保站今年计划建立丽蚜小蜂防控温室粉虱技术示范区两个,开展丽蚜小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本市温室粉虱生物防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提升温室粉虱防控水平,保障京郊设施蔬菜生产安全。
市植保站 尹哲
来源: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