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的人会有“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的观念。有人误以为孕妇牙齿的钙质,会被腹中的胎儿吸收而造成本身牙齿钙质的流失。出现坏牙后,准妈妈置之不理。你知道,这是错误的吗?事实上,钙在牙齿中是以结晶状态存在,发育完成后的牙齿不会参与体内钙的代谢。
现状分析:生过孩子比没孩子的妇女掉牙更多
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科研小组分析了2635名18-64岁已婚妇女的相关数据。他们根据这些人的家庭收入状况和年龄情况将他们分成三组,并调查了她们的口腔检查记录。结果发现,在经济状况最好、年龄相当的女性中,没孩子的妇女平均掉牙不到1颗;生1个孩子的妇女平均掉牙约2颗;而4个孩子以上的母亲,平均掉牙大约5颗。而在经济状况最差的一组,这三个数据分别为:2颗牙、3颗牙和8颗牙。
那么,为何孕妈妈们容易出现坏牙呢?
专家观点:孕妇确实容易患上牙病
卢友光主任医师
福建省口腔医院预防科
民间说生一个孩子就会坏掉一颗牙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怀孕不一定会出现坏牙,但孕妇确实容易患上牙病。
孕期口腔保健没做好,容易造成蛀牙、妊娠牙周病、敏感(牙本质敏感症)、阻生牙引发急性肿疡等口腔疾病,而是否接受治疗又是孕妇的一个困扰。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些检查和治疗怀孕时期的女性是不宜接受的。因此很多女性在怀孕时患了牙病,难受得想吃不能吃,又不敢用药。她们担心用药会导致婴儿畸形,于是即使痛得几天睡不着觉,也不愿接受治疗。如果孕妇有牙病不采取有效治疗,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某些严重的牙周病甚至可以导致低体重儿的出生,甚至早产;产后可能出现牙齿松动和脱落现象。
专家观点:孕期生理变化及习惯改变更容易发生龋齿
张博学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
妊娠期妇女生理代谢会发生很多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内分泌的改变。孕期妇女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使牙龈中血管增生,牙龈处于充血状态,增加了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孕前已患牙龈炎的妇女,孕后症状可加重;有吸烟嗜好的孕妇,牙龈炎的情况会更加严重,甚至可出现牙周袋,或发展成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怀孕期间,即使没有牙周病的孕妇,牙齿仍可能出现松动,其原因在于孕酮和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使牙周组织受到了影响[1]。若牙齿松动与牙周病无关,则这种由生理状况所致的牙齿松动只是暂时的,不会造成失牙。
孕期妇女除了易患牙龈炎外,还常有牙龈增生,妊娠期牙龈增生还可形成牙龈瘤。
妊娠期妇女生活习惯和规律也会发生很多改变,表现为进食次数增多,爱吃零食又偏爱酸甜食物且常忽略口腔卫生,这无疑会增加患龋齿的危险性。妊娠早期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反流的胃酸增加了对牙齿的腐蚀。因此,孕前本来没有龋齿的妇女在妊娠期容易发生龋齿,孕前已有龋齿者妊娠期间龋齿程度和范围可加重。
孕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出现状况又放任不理,有的准妈妈心想:生一个孩子就会坏一颗牙,这是正常的,忍一忍就过去了。甚至有些准妈妈觉得,我自己忍痛就好,宝宝不会手受到影响。NO!这种想法和做法可要不得。
牙周疾病和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譬如早产儿和流产[2]。早产是牙周疾病对孕妇最主要的危害。患牙龈病孕妇的早产比例较健康者高,牙龈发炎严重的孕妇早产的危险性较正常孕妇高7倍。孕妇早产会造成新生儿体质量减轻。重症牙周炎孕妇的早产和生出低体质量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有报道[3-4]称,牙周疾病和晚期流产率呈正相关性。在Marin等[5]对152名孕妇和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的研究中,孕妇的牙龈探诊出血程度与新生儿的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Farrell等[3]在对1793例妊娠12周的孕妇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晚期流产孕妇的牙周探诊深度较足月生产孕妇的深。牙周疾病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6]。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牙周炎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对危险度为2.06。牙周疾病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机制:可能系牙周致病菌入血,通过胎盘屏障造成子宫感染,导致体内肿瘤坏死因子和地诺前列酮(旧称前列腺素E2)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致炎性羊水过多,子宫收缩增强而诱发早产[7];也可能系孕妇牙周感染致孕妇罹患细菌性阴道炎的易患性增加,牙周炎相关细菌的直接侵袭和细菌代谢产物可引起低体质量儿诞生。
如何打破这个坏牙魔咒?专家告诉你
专家观点:清洁检查是关键
蒋宏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1.怀孕前口腔检查,消除孕期口腔隐患。
(1)龋齿的充填(补牙):及早对龋齿进行治疗以免在妊娠期过程中龋坏加深。对于已经患有牙髓、根尖周炎症的牙齿立即做完善的牙髓、根管治疗,以免妊娠期发作。
(2)妊娠期龈炎与牙周病的预防: 已有的牙龈炎进行超声洁治(俗称洗牙), 已有的牙周炎需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刷牙等机械控制菌斑的方法。
(3)拔除口腔内无法采取充填治疗的残根、残冠以及阻生智齿, 消除可能发作的炎性病灶。
(4)如有牙齿缺失,要及时镶复,以便恢复咀嚼功能,这样有助于食物消化,营养吸收,有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还可查看《孕前牙齿没问题,口腔检查没必要?》
2.怀孕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的方法
(1)坚持每日两次有效的刷牙,提倡使用漱口水。这对预防和控制妊娠期龈炎极为有效。对于易患龋齿(俗称蛀牙)的孕妇,可以适当局部使用氟化物,如氟化物涂膜等。
(2)适当运用牙线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软垢。
(3)使用不含蔗糖的口香糖清洁牙齿,如木糖醇口香糖,可促进唾液分泌、减轻口腔酸化、抑制细菌和清洁牙齿,有利于减少蛀牙的发生率。
3.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适时进行口腔治疗
孕期里口腔疾病会发展较快,定期检查能保证早发现、早治疗,使病灶限于小范围。对于较严重的口腔疾病,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治疗。
孕前期(前3个月):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易流产。此阶段不建议进行口腔治疗,遇口腔急症仅作简单处理缓解症状。注意避免X线照射。
孕中期(4-6月):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可接受洁治;只要确切执行消毒及相关措施,在此期可行补牙和根管治疗;怀孕期间一般不建议拔牙,若因严重的急性炎症或迫切要求拔除智齿的,可在此期权衡利弊后,施行局部麻醉拔除。
孕晚期(7-9月):此阶段子宫较敏感,外界刺激容易引起子宫收缩,治疗时的卧姿还易使孕妇出现躺卧性低血压,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如无法避免,建议治疗时朝左侧卧或偶尔变换姿势,治疗应简单。
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慎重使用药物:许多药物对胎儿颌面部和牙齿的发育有害,如四环素会使宝宝的牙齿变色,口腔常用药甲硝唑(灭滴灵)可能致畸,因此妊娠期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不要吸烟和喝酒,避免被动吸烟:孕妇吸烟、喝酒和被动吸烟易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如唇腭裂。因此孕妇除自身不要吸烟、喝酒外,还要避免被动吸烟。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营养
(1)妊娠期的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和必要的微量元素以利胎儿的发育、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钙化。
(2)避免过量摄食酸性食物以造成牙本质敏感。
(3)平衡膳食结构,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的食物,少吃甜食,减少零食。
来源:360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