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因素而使得血液积聚在下肢深静脉中,从而诱发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没有及时治疗,血栓脱落后可跟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堵塞某部位血管,影响血液中氧气交换,严重时可造成猝死。需了解该病的典型症状,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哪些典型症状?
1、患侧肢体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征是肢体突然肿胀,特别是急性期时皮肤呈现红色,温度有所升高;随着肿胀加重,皮肤呈现青紫色的花斑样,同时伴有张力性水疱。一般发病后1~2个星期,患侧肢体可出现代偿性浅静脉显露或是扩张。24~72小时内肿胀最为严重,72小时后再慢慢消退,患侧肢体的直径慢慢缩小。
2、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发生血栓时,血液在浅静脉中循环流动,易诱发浅静脉曲张,皮肤下静脉显著,以至于突出于皮肤表面,浅静脉明显变粗。
3、疼痛或发热
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可造成病变肢体疼痛和压痛。静脉中血栓可诱发炎症反应,使得患侧肢体持续性疼痛;血栓可堵塞静脉,阻碍下肢静脉回流,表现为患侧肢体胀痛,站着时疼痛感加剧;血栓处肢体肿胀,皮肤张力明显升高,往往伴有按压疼痛。
4、青肿或白肿
患侧肢体高度肿胀,使得患肢动脉痉挛或闭塞,造成肢体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皮肤发亮、长水泡或血泡。刚开始皮肤呈现青紫色,温度偏低;随着病情发展皮肤苍白,全身反应比较强烈,同时伴有神志淡漠以及高热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该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一般采取抗凝血治疗和溶栓治疗,具体用药还需咨询医生,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
2、手术治疗
血栓范围广泛者应采取深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能减轻血栓负荷。发生股青肿时应及早通过手术方式取出血栓。慢性期需采取腔内支架成形术来改善深静脉回流问题。
温馨提示
急性期应做到绝对卧床休息,把患侧肢体抬高,这样能减轻肢体肿胀;但不能对局部按摩或挤压,以免造成血栓脱落。随着局部压痛感或全身症状减轻后,可以下床活动活动,在医生指导下穿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合理补充水分;不能剧烈翻身,以免诱发肺栓塞。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