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崩溃发问“这又是啥?!”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什么?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我国,RSV流行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2月,也就是冬季和早春季节。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并伴有发热。病程通常为自限性,症状大多会在1到2周内消失。少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有什么危害?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病毒,全年龄段人群易感,但对于儿童,以及存在免疫缺陷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可能会引发重症感染,并导致呼吸系统后遗症等严重影响。
虽然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但依然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医疗系统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另外,由于婴儿期是肺发育关键期,感染 RSV 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比较高,甚至会增加哮喘的风险。有数据显示,RSV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 4 倍。
有什么表现?
儿童感染 RSV 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也可能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高热、咳嗽、气促、口吐白沫、喘憋等为主要表现。
在此慎重提醒,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咳嗽、气喘、气促,呼吸时鼻翼扇动,胸部上窝、锁骨上窝出现凹陷,精神状态萎靡等表现,就需立即就医。
流感、肺炎支原体和合胞病毒都会导致发热、咳嗽,如何区分?
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较重,以高热为主,疾病早期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导致发热外,还会伴随比较典型的干咳。而合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就是咳嗽、喘息、喘憋,而且会在病程中后期出现痰多等表现。
另外,相关病原学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等手段都能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病原体。
如何治疗?
针对RSV,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广谱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病毒药有利巴韦林和干扰素。虽然利巴韦林可用于RSV 的治疗,但是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不建议自行使用。
对症治疗方面,主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对症用药,可予吸氧、化痰、平喘、补液、雾化及气道护理等对症处理,重症患儿必要时需呼吸支持治疗。
如何预防?
预防接种方面,目前国内尚无可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另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不会产生永久性免疫,所以儿童可能会反复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发生流行的原因。
所以,预防的重点是注意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一旦被感染,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去公众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