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浙江湖州民众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纷纷组建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唤醒民众。其间,从上海返乡的中共党员吴林枫以及他所组织的苕流文艺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吴林枫
吴林枫,吴兴县荻港(今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村)人,1936年冬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到湖州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回荻港后,吴林枫以李市村中心民校校长兼教师身份作掩护,白天教书,晚上外出宣传,联络荻港、菱湖、袁家汇等地进步青年成立“读书会”。他将从上海带回的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近代史及《八月的乡村》等300册进步书籍供大家传递阅读。经过吴林枫的帮助指导,读书会青年初步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明确肩负的职责,会员逐步扩大到30人。
随后,吴林枫以读书会为基础,组建抗日救亡团体——苕流文艺社。苕流文艺社的宗旨是“反对内战,一致对外,全国动员,共同抗日”,社员有章树德、章增培、章紫石、陈文歧等。文艺社出版油印《苕流文艺》周刊,摘录上海救亡报刊的重要文章,编发抗日小品、诗歌和救亡动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行数量开始是300份,发行范围为湖州城区、菱湖、袁家汇、荻港、长超等地,后来,印刷量、印刷范围逐步扩大。
《苕流文艺》周刊的资料来源,有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苏联在上海出版的《时代周刊》,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学生界救国会和各界救国会的宣传品及《光明》《七月》《永生》等杂志上的抗日文章和动态等。《苕流文艺》还发表社员编写的文章,包括诗歌、通讯、社论、报告文学等,向湖州人民报告全国抗日救亡形势。
在出版周刊的同时,苕流文艺社还在社员中教唱抗日歌曲,组织歌咏队到各校,开展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活动。《苕流文艺》在湖州最早传出“长城内外的烽火”,唱出“官不抵抗民不抵抗,受难的百姓是烈火的心”等句子,最早介绍“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等歌曲。1937年春,中共党员吕实带领上海抗日救亡团来吴兴县,苕流文艺社紧密配合,在菱湖、荻港等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等剧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1937年11月湖州沦陷后,吴林枫接到上级“不要用文艺社这类名义,要直接拿起枪杆,参加和组织敌后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战斗”的指示,于是派人到菱湖镇,联系编印宣传抗日的《国魂》的杨文虎、王冼等人,动员社员参加编印《国魂》工作和郎玉麟领导的“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及李泉生领导的“人民抗日义勇军”。后来,吴林枫也重新找到党组织并参加新四军。
苕流文艺社活动,采取较隐蔽方式坚持较长时间,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对唤醒湖州民众、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发挥了一定作用,也为湖州地区的抗日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