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吉文
一.人物介绍
滕吉文,男,汉族,193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院士是我国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开拓者,毕生致力于岩石圈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用一生镌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丰碑,在爱岗敬业的道路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主持了青藏高原、攀西构造带、华北陆缘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率先开展青藏高原深部地震探测,创新提出地壳演化模型和理论。注重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研发三代地震观测仪器,推动我国深部探测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出“第二深度空间资源探查”理念,指导矿产与能源勘探实践,成果斐然。以炽热初心投身科普,十年来百场报告跨越30余省市,用白发苍苍的身影播撒科技火种。已然91岁高龄的他仍每天伏案工作,为学术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滕吉文在矿山安全大会上做有关“地质氢”的前沿科学报告
二.事迹介绍
滕吉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即使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但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无论阴晴雨雪,滕吉文总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开启温文平静的一天,或阅读文献资料,或伏案写作,或与年青人交谈做人、做事、做学问。他仍然跟踪前沿研究、及时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最近正组织团队大力推进纵跨我国中部大陆关键地质单元的超长综合地球物理断面的深化处理与成果集成研究,同时还非常关心我国第二深度空间探矿采矿进展、世界范围内新型绿色能源-地质氢的发现和勘探新动态等。仅近十年,他亲自指导学生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多篇,(预)出版专著3部,培养博士生10余人,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等。很难想象,一位耄耋老人,始终如一热爱他的岗位和事业,始终如一奋斗不止、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成绩,支撑他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这是源自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
滕吉文(左)为青年学子签名赠书
滕吉文不仅大力倡导科学研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而且非常注重科学研究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每年定期前往中国冶金地质系统、西北有色地质系统、陕西核工业系统、山西煤炭系统、山东地矿系统和多地省市地震局、地方学会等基层单位,以现场调研、学术报告、成果交流等多种形式,实地了解找矿采矿技术进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矿山安全、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情况等,大力倡导第二深度空间找矿理念,努力推动电磁学、背景噪声、微重力等新方法、新技术在深部找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创新与技术进步,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滕吉文不仅经常强调“科学,离不开科普”,更是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其中。近年来,他受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宣讲团成员、“科普中国”特约科普专家、北京科技报社科普顾问,足迹遍布上海、天津、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福建、贵州、云南、内蒙、新疆等地,通过参加中央军委科技委“院士专家科普进军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校园行”等活动,参与《印迹—共和国院士风采》纪录片录制、防震减灾日特别节目、世界地球日科普、钱学森论坛、泰山科技论坛、理学大师论坛、科技艺术季等形式,走进军营、党校、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长江大学、聊城大学、安阳师范大学等)、中小学(北京一零一中学、石油学院附中、朝阳国际学校、中科启元学校、首都师范大学二附中、北京三十五中、湖南衡铁一中、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等),报告内容涵盖地球内部奥秘、防震减灾、国家能源/大宗矿产/战略性关键金属供应安全、“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青少年成长与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比翼齐飞,倾心尽力、乐此不疲。据不完全统计,仅近十年,已累计完成科学普及、政策宣讲报告近百场,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
滕吉文在海淀万泉小学参加“开学第一课”
滕吉文院士是我国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长期潜心地球内部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深部能源和资源、地震与灾害等学术研究,积极推动地球物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同时还非常关心青年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目前,他仍然坚守岗位、笔耕不辍,始终关心我国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努力推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创新与技术进步,积极投身科学普及与政策宣讲事业,用毕生践行和诠释着不畏艰难、追求真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科学家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