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少不了食用油。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克。
我国地域辽阔,美食丰富多样,就连食用油的选择也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偏爱。山东人钟情于花生油,东北人偏爱大豆油,川鄂湘地区的人们无菜籽油不欢,而西北人则认准胡麻油配牛羊油。面对这么多选择,究竟该如何挑选食用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戈表示,判断“好油”不能仅依据其产地,关键要看脂肪酸的构成。脂肪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饱和脂肪酸:常见于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虽然吃多了饱和脂肪酸会升高胆固醇,但也并非要完全摒弃,每日摄入量不超过膳食总能量的10%即可。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单不饱和脂肪酸:像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牛油果油等富含此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堪称血管的“小卫士”,它能够帮助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合理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亚麻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核桃油等都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这对“好搭档”,不仅能够保护心脏,还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不同人群在选择食用油时有何讲究?宋戈建议,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橄榄油、茶油、亚麻籽油换着吃,对血管更有益。这些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普通人群,日常可选择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轮流食用,不仅性价比高,还能保证饮食的多样性,避免因长期食用单一油种而导致营养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