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壮的脖子常被视为力量的象征,重量级拳击手或橄榄球运动员往往拥有肌肉发达、颈围显著的体型特征。但最近一项来自英国金斯顿大学的最新研究提示,脖子粗细也是反映人们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颈围过大可能与多种疾病风险相关。
这项研究指出,脖子变粗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风险。此外,颈围过大还会影响气道通畅,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几率。颈围超过多少需要引起重视?该研究给出了一个参考标准:如果男性的颈围超过43厘米,女性超过35.5厘米,就属于“颈围较大”。一旦超过这个数值,颈围每增加1厘米,住院和死亡风险也会相应上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在心内科医生看来,脖子粗的人心血管风险较高。”脖子粗通常代表颈部脂肪堆积较多,这些多余脂肪会干扰颈部血管功能,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019年亚太心脏病学会大会上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测量颈围比测腰围更能准确、直观地预测多种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颈围也是预测代谢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武汉市中心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医师丁胜指出,临床上常见到“颈型”肥胖的人同时伴有腹型肥胖,即使这些人的体重指数(BMI)处于正常范围,他们仍然是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因为颈围增大者更易出现内脏脂肪堆积,会进一步提高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
丁胜提醒,颈部脂肪过多还会引起上呼吸道狭窄、降低心肺耐力。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颈围与睡眠呼吸暂停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因此,呼吸科医生诊病时常会测量颈围以辅助评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目前国内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8厘米、女性超过35厘米,就需要引起重视,该数值是健康风险可能增加的重要参考界限。想了解自己的颈围,可以在家自测,用软尺水平绕过颈部最细处,即后方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位置)至前方喉结下方,然后测量具体数值。
需要注意,某些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结节,颈部肿瘤等也会导致脖子变粗。除此之外,颈围增加的主要原因均是由于皮下脂肪堆积造成,换句话说,是肥胖的一种表现。两位专家提醒,减脂是全身性的,宣称能瘦脖子的方法大多只是起到紧致作用。要想控制颈围,关键在于尽早改变生活方式,做到科学饮食、坚持运动、规律作息,以达到全身减重的目标。
科学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与热量控制。多选鱼、虾、鸡等白肉或瘦红肉,富含蛋白质且脂肪较低;增加蔬菜、菌菇、水果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摄入,能增强饱腹感且热量低;推荐采用炖、煮、蒸、拌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每餐最好吃七分饱,可用小餐盘控制分量;严格限制含糖饮料、甜食、油炸及快餐类食品;每天足量饮水,餐前喝水可提升饱腹感并促进代谢。
坚持运动:采取有氧无氧交替训练法。短时间有氧后紧接着进行短时间无氧,再回到有氧训练,从而有效消耗脂肪。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做好压力管理。睡眠不足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促进食欲,增加腹部和上半身的脂肪堆积。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兴趣爱好等方式有效管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