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季“伤不起”:中小学生运动损伤防治秘籍在这里

冬天的校园里,体测既是检验身体素质的“小考验”,也是孩子们展现活力的舞台。但每次体测前后,医院门诊总会挤满愁眉苦脸的学生和家长:关节疼、肌肉酸,不仅没法好好参与体测,还得开免体证明。

今天就给大家讲透冬季体测的损伤预防和应急处理,让孩子们安全冲刺。

为啥冬季体测容易受伤

天冷的时候,身体就像“冻住的机器”,关节和肌肉会变得僵硬,灵活性、柔韧性都大打折扣。再加上很多孩子平时不怎么运动,临近体测才急着“突击训练”,突然加大运动量,身体根本扛不住。这样一来,肌肉拉伤、关节疼、崴脚、骨挫伤等问题就容易找上门,直接影响体测和日常活动。

做好这4点,安全不“掉链”

避免运动损伤,核心就是“平时多练、循序渐进”,再加上这几个实用技巧——

制定科学运动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体测目标,每周安排3-5次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天冷可以选室内运动,比如跑步机跑步、跳绳;天气好就去户外慢跑。另外,每天花10分钟练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能增强肌肉力量,给关节更好的保护。

热身拉伸不能省:冬季热身要比其他季节更充分。先慢跑5-10分钟让身体发热,再活动手腕、脚踝、膝盖、髋关节等这些关节;运动结束后,一定要慢慢拉伸肌肉,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放松紧张的肌肉,减少酸痛和受伤风险。

选对装备很关键:穿保暖又透气的运动服,别让身体受凉;鞋子必须选防滑、有支撑力的运动鞋,尤其是户外有积雪或结冰时,防滑鞋能大大降低崴脚概率。

循序渐进不“突击”:千万别平时不运动,考前突然高强度训练!每天稍微增加一点运动量,让身体慢慢适应,才能既提升成绩又不受伤。

突发崴脚,记住“RICE”急救法

万一运动时不小心崴脚,别慌,按这四步处理——

休息(Rest):立刻停下运动,别让受伤的脚着地,找个温暖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把脚抬高过心脏位置,帮助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冰敷(Ice):崴脚后24-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一次,每次15-20分钟。用毛巾裹着冰袋敷,别让冰块直接贴皮肤,避免冻伤,能快速止血、消肿、止痛。

加压包扎(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轻轻缠住受伤的脚踝,力度要均匀,既能消肿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包扎后脚发麻、疼痛加重,就是包太紧了,赶紧松开调整。

抬高患肢(Elevation):卧床休息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脚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靠重力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做好这3点,快速回归“赛场”

听医生的话:受伤后赶紧去看医生,让专业人员诊断。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给出用药、理疗或康复训练的建议,一定要严格遵守,别自己随便停药或加量。

循序渐进做康复:恢复后期,按医生指导做康复训练,先慢慢活动关节,再逐渐增加强度,练肌肉力量和平衡感,别着急剧烈运动,避免二次受伤。

饮食休息要跟上:多吃鸡蛋、牛奶、鱼肉、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帮助损伤组织修复;每天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在休息中恢复活力。

冬季体测是锻炼的好机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平时坚持规律运动、做好预防,掌握正确的急救和恢复方法,孩子们就能在体测中发挥最佳水平,既收获好成绩,又能保持健康快乐!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 史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