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变得过热时,珊瑚会像不高兴的房东一样,踢走其“房客”——生活在珊瑚矿物骨架中的共生藻类。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上升,提供食物的藻类开始产生一些其他的东西:和过氧化氢类似的有毒化学物质。
这些在较高温度下开始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同时损伤到珊瑚和藻类,削弱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力,并且从生理学上给珊瑚种群带来压力。将藻类驱逐出去依然会造成更多损伤:它使珊瑚更容易感染疾病,并且带走了它们最基本的食物供应,导致珊瑚白化和饿死。例如,来自澳大利亚国家珊瑚白化工作组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国大堡礁93%的地区正经历某种程度的珊瑚白化。
不过,有7%的珊瑚礁逃过了白化。原因何在?科学家怀疑,它们的藻类“客人”可能掌握着答案。因此,一组研究人员将在高温下表现良好的藻类基因和在温度从27℃上升到32℃后患上疾病的藻类基因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耐高温的藻类会开启一些同胁迫抗性相关的基因,使它们产生较少的有害毒素。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既然科学家知道了寻找哪些基因,他们或许能确定哪部分礁石处于珊瑚白化的高风险中,以及哪部分可能逃过气候变化造成的致命后果。(宗华)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