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时长:00:04:12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白塔深处,钟声悠扬”,1978年有关部门对西城区的白塔寺进行修缮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位普通北平市民留下的日军侵华铁证。这份铁证是一封毛笔书写的字条,上面控诉了日军侵华所犯下的种种暴行。
主讲人: 时长:00:03:50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北京植物园的樱桃沟,“一二·九”运动时,在党的领导下北平的青年学生在樱桃沟举行了多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这块石头上“保卫华北”四个大字就是第一期夏令营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两名学生刻下的,它记录了北平...
主讲人: 时长:00:04:06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令,将南沟沿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北沟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今天站在这三条繁华的街道上,人们不会忘记这三位将军响亮的名字,虽...
主讲人: 时长:00:04:01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程不可量……”这首诗是当年冀热察司令部司令兼政委肖克挥笔而就的一首《百花山在望》。描写的正是他平西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当年指挥平西抗日根...
主讲人: 时长:00:03:47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这是歌曲《卢沟桥歌》,是一首为二十九军大刀队而作的抗战歌曲。二十九军英勇抗敌的精神是中国抗战史上与侵略者顽强斗争的真实写照,60年一个甲子,抗战战场已经凝固成历史...
主讲人: 时长:00:03:08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在北京房山区十渡镇的老帽山上也发生过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老帽山六壮士都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慷慨就义的行动化成了战场上最悲壮的莺歌,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
主讲人: 时长:00:03:35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地道里设置机关,利用地道与鬼子周旋,焦庄户的村民们巧用地道与日寇打起了智慧仗。您不知道焦庄户地道源自于他们的白薯窖,最初的名字叫做虾蟆墩。
主讲人: 时长:00:19:45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优秀的理论战士,他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曾出席党的“二大”和“三大”会议,担任过中央委员,负责中央理论刊物《向导》周刊编辑工作。在那光明与黑暗大搏斗的年代里...
主讲人: 时长:00:26:23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20世纪初的中国到处是军阀混战和屠杀,在冯玉祥西北军担任22军军长的吉鸿昌在痛苦的思索,这位从班排连营旅师一直升为集团军军长的将军,官衔越来越高精神却越来越苦。后来虽然他在海外生活了十几年,但一直不忘...
主讲人: 时长:00:26:48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昌平区高口乡瓦窑村有一座古庙,今天已经看不到它昔日的香火之盛,小和尚郑福子曾在这里修身养性,编织着轮回转世的梦境。当日寇的铁蹄踏破了这里的宁静,郑福子毅然脱去了袈裟,打上绑腿,把出世的虔诚投进了入世的...
主讲人: 时长:00:32:15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京郊大兴县留民营村由于在生态村庄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在联合国环境卫生组织的花名册上留下了名字,这里没有污染的不仅是庄稼,还有人心。不论是村中玩耍的孩子还是田中劳作的农民都能告诉你村里曾有这样一位烈士——...
主讲人: 时长:00:20:46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简介:有人说“追求的代价都是牺牲”,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执着的真理追求者,他们不顾自身的悲欢,为了抹去祖国母亲的眼泪走上一条曲折的播撒火种的道路,在这支千百位播火者的队伍中就有他的名字——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