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纸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业务办理采用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如何判断真伪?29日,重庆笔迹大数据研究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揭牌成立,将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开展笔迹识别算法与理论、基于原笔迹的数字产品、原笔迹司法鉴定标准及理论、原笔迹数据安全及区块链存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关,为政府“放管服”改革、智能化大数据发展等提供技术支撑。
无纸化时代 电子签名真伪判断成痛点
据了解,传统手写笔迹鉴定是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文书真伪鉴定手段。因为书写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更改,每个人的笔迹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民事纠纷尤其借款、欠款、合同履行等诉讼中,常常通过对笔迹的同一性进行鉴定,来分辨签名的真伪。但手写笔迹的载体往往是纸质,其保存需占用大量空间,也不符合当前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要求。
电子签名是随着无纸化时代到来兴起的应用技术。司法、公安、医疗、金融、建筑、交通、酒店……当前,电子签名已渗透进各行各业。
据介绍,当前合法电子签名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数字证书方式和生物特征识别方式。数字证书需要通过物理介质(如U盾)和一定的流程来进行身份认证,存在局限性,特别是针对大量的不特定人群的面签场景。
对此,出现了“手写原笔迹”电子签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采集签署人书写过程中的笔画、笔序、笔压、笔速、签署时间等多维行为特征信息,形成数据包,采集完成后,通过专利算法提取签署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智能比对,识别是否为本人签署。
“现在使用电子签名的地方越来越多,对于电子笔迹鉴定的需求也在增多。”笔迹鉴定专家、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刑事技术研究室主任施少培表示,相比传统笔迹鉴定,强调笔迹特征,电子签名受书写载体、书写的工具的影响,很多笔迹特征会发生变化。从鉴定角度来讲,对这个特征的认识就涉及识别技术问题。
科研攻关 打造“第二身份证”
“成立研究院就是希望通过在电子签名行业的数据积累,通过对这些签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改进原笔迹电子签名识别算法,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重庆笔迹大数据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于“手写原笔迹”电子签名的银行柜面无纸化系统,已在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银行大范围使用。研究院的目的是挖掘笔迹数据的价值,将其打造成每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重庆笔迹大数据研究院由重庆高新区发起并筹备成立,重庆傲雄在线笔迹数据研究院负责运营,是国内首家专注于手写笔迹大数据的研究机构。研究院成立后将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开展笔迹识别算法与理论、基于原笔迹的数字产品、原笔迹司法鉴定标准及理论、原笔迹数据安全及区块链存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关。预计5年投入科研经费4000万元,努力创建国家级重点研究实验室(笔纹基因研究实验室)。
在揭牌仪式上,重庆傲雄在线笔迹数据研究院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笔迹识别算法、数据存证安全、司法鉴定标准、应用推广等方向达成合作意向。
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金朝表示,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将高度关注并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为研究院的建设运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