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拉响“干旱警报”!秋季干燥综合征阻击指南来了,请查收

入秋后,不少人会出现口干、眼干、皮肤瘙痒等症状,多数人以为是“秋燥”正常表现,甚至还有人感到口干、眼干、皮肤干,甚至关节疼痛,却不知这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早期信号。秋燥时节干燥综合征如何防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劲松主任从中西医角度为您解答,帮大家守住身体“水分防线”。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津液耗损加快,症状易加重或发作。

其典型表现有“三干”:

1.口干,需频繁饮水,吃饼干等干性食物时难吞咽;

2.眼干,有异物感、畏光,泪液少甚至无泪;

3.皮肤干,易脱屑、瘙痒,部分人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疲劳乏力等全身症状。

西医认为其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中医则将其归为“燥证”范畴,认为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人体津液,加之素体阴虚或气血不足,导致津液输布失常,形成“内燥”。

为什么干燥综合征秋季容易高发?

1.气候干燥:秋季空气中湿度降低,人体水分易通过皮肤和呼吸流失,加重津液耗伤。

2.温差变化大:免疫系统易受波动,自身免疫性疾病更易被诱发。

中医观点: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属“燥痹”范畴,秋属“燥邪”,燥邪当令,易伤肺、脾、肾三脏,导致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失常,加重干燥症状。

如何区分普通秋燥与干燥综合征?

1.普通秋燥多为季节性暂时不适,通过增加饮水和使用加湿器等多可缓解。

2.干燥综合征则表现为:

①持续性的严重干燥:口干需频繁饮水、进食干性食物需水送服、夜间需起床饮水;

②眼干有磨砂感、泪液减少、反复出现结膜炎;

③甚至出现鼻腔、咽喉、皮肤、阴道干燥等。

严重者还可能有关节痛、牙齿片状脱落、乏力等全身症状。

秋燥时节如何防治干燥综合征?

1.避免熬夜(伤阴耗血);

2.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不宜过量出汗;

3.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焦虑加重免疫紊乱;

4.保持环境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

5.替代治疗:人工泪液、润喉糖、保湿护肤品缓解局部症状。

5.避免辛辣、油炸、过咸食物,这些会加重体内津液消耗。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1.干燥症状持续不缓解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伴有不明原因的疲劳、关节疼痛;

3.出现反复腮腺肿大、牙齿快速龋坏;

4.有多系统症状,如呼吸系统、肾脏、神经系统等受累表现;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

风湿免疫科刘劲松副主任医师提醒:秋燥时节,请关注身体发出的“干旱警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阻击干燥综合征,享受一个舒适滋润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