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能源世界网1月1日伦敦报道,英国国家电网周三说,作为煤电的发源地,英国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零碳能源生产的电力2019年首次超过了化石燃料的发电量。
发布日期:2020-01-0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10月22日至24日,第五届二维材料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科技日报记者在会议期间了解到,坐落在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纳米科技真空互联综合实验装置(NANO-X)已开始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研究团队和梁海伟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热解化学控制,将结构生物材料热转化为石墨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其完美地继承了细菌纤维素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具有显著的热机械...
发布日期:2020-01-08 来源:科技日报
钙钛矿太阳电池在短短7年间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5%,媲美已有40多年发展历程的传统晶硅太阳电池,伴随性能研究的深入,其科学机制研究日益备受关注。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李跃龙副教授与厦门大学...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研究团队和梁海伟教授课题组近期研制出一种“超轻盈”的新材料,能经历200万次压缩仍“超弹”不变形,可耐受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500摄氏度的“冰火考验”,在全球同类材料中性能...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新华社
柯蒂斯·柏林盖特是一名材料学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时,他曾要求研究生改进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以提高其导电性。 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潜在的调整变量数量繁多,不同变量可产生千万种可能。比如...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刷新了激光等离子加速器产生能量的世界纪录:在20厘米长的等离子体内产生了能量高达78亿电子伏特(7.8GeV)的电子束,是以前世界纪录的2倍,而使用常规技术需要约91米...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科技日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瑞士科学家于近日展示了一款亚皮秒薄盘激光振荡器,平均输出功率达到创纪录的350瓦,成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的新“标杆”,也为实现更强大的激光器奠定了基础。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紧凑型、在室温下工作、能广泛调谐的太赫兹激光器,是迄今性能最优异的太赫兹激光器,首次让太赫兹激光器可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有望在高带宽通信、超高分辨率成像、射电天文学等领域“大显身手...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通过将调制的涡旋光束进行单次快速曝光或三维空间扫描,加工出泳动性能与装载货物能力更强的空心管形和锥形螺旋结构,并利用该结构进行神经干细胞的...
发布日期:2020-01-03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由“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主持研发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正式发布,在天津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交付给首批应用单位。这项搭载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果将应用于配网带电作业现场,有效保障能源...
发布日期:2020-01-03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