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擅长识别画面里的人脸、物体等大轮廓,却不擅长还原毛发的纤细纹理、皮肤的细腻质感这些细节,而图像复原技术恰好能填补这个空白。在图像复原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比人完成得更为出色。无论是模糊不清的低分辨...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人民日报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又强又弹”的材料,我们每天的出行和生活会变得多么麻烦?轮胎,是支撑汽车高速行驶的“鞋子”,既要在炙热的公路上承受高速摩擦,又要在坑洼路面承受瞬间冲击;减震器,是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缓...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科普中国
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人工分子,能够模仿植物自然的光合作用机制,在光照条件下同时储存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这一成果为未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碳中和燃料提供...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科技日报
2025中国算力大会日前在山西大同举行。“算力”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和讨论之中。它究竟是什么“力”?通算、智算、Token等一个个术语又代表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新华网
随着大模型逐渐变成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其伴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AI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生成看似合理的虚假信息;一些人利用AI工具代写作业甚至毕业论文,极大冲击着学术诚信和规范;...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科技日报
提高草畜生产转化效率、解决草畜矛盾等难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9家科研机构,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开展“天然草...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人民日报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发布日期:2025-08-26 来源:科普中国
近日,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深处的卓乃湖,一只“机器藏羚羊”成功“潜入”藏羚羊群,与羊群一起移动迁徙。“机器藏羚羊”能够突破人类观测野生动物的常规距离限制,更全面观察藏羚羊。此外,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
发布日期:2025-08-26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产生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与日俱增。除了光盘、硬盘等传统存储设备外,新型存储介质和存储方式也不断涌现。
发布日期:2025-08-26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东风劲吹。“天工”,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机器人“跑马”,不再是天方夜谭。随着“具身天工 Ultra”在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率先撞线,最近又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新华网
当夕阳沉入地平线,世界在人类眼中渐次褪色。然而在蛇类的感知中,热辐射勾勒出猎物的清晰轮廓;在萤火虫的复眼里,花朵反射着人类不可见的紫外图案。在可见光谱之外,自然界始终上演着无声的光影戏剧,而人类却因视...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新华网
历经4年研发,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出仅重2.6克的新一代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高分辨率的深脑双光子彩色成像,为解码复杂脑功能机制提供了新工具。该成果21日在《自然-方法》上在线发表...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