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一道,共同造就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海洋文明,发明了诸多“航海神器”。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带大家一饱眼福,了解这些...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科普中国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这些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科普时报
当我们仰望星空,究竟是如何“看到”宇宙的?当我们俯视大地,又是如何“读懂”世间万物的?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始于光,但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种。从自然界的动物视觉进化,到人类高科技观测设备,我们“看”世界的视角...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光明日报
7月7日,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可可西里卓乃湖附近,一只由5G超低时延网络与AI算法双重加持下的仿生机器藏羚羊正“努力”工作,实时对藏羚羊种群进行“无感化”观测。
发布日期:2025-07-11 来源:人民日报
炎炎夏日,正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好时节。然而,水果易腐的特性却导致了巨大的供应链损耗。倘若能够有效延长水果保鲜期,将显著减少食物浪费,意义重大。
发布日期:2025-07-11 来源:科技日报
在现代生活中,电梯已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许多人在乘坐电梯时会发现,手机信号会突然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电梯里的信号究竟去哪儿了?为什么一进入电梯,信号就变得如此...
发布日期:2025-07-11 来源:科普中国
你有没有试过深夜向聊天机器人倾诉烦恼,得到的却是一串精准但略显机械的安慰?现在,这些人工智能(AI)对话助手已经越来越能“读懂人心”,甚至比朋友更快给出建议,但我们却似乎难以真正被其打动。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科技日报
人们常说“糖是大脑的燃料”,但科学家最新发现,大脑在必要时也会燃烧脂肪。据最新一期《自然·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大脑的神经元突触在产生电活动时,也能利用脂滴(脂肪微粒)...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科技日报
如今,手机、平板成了人们生活中亲密的“伙伴”。而作为人和机器“唠嗑”的关键窗口,屏幕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市面上最火的LCD屏和OLED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科普时报
炎炎夏日,却不见“汗滴禾下土”。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林村伏羲农场内,晚稻栽植成片,农业机器人穿梭田间、巡检苗情,各类传感器遍布其间,探测墒情、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并实时传输到后方的指挥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09 来源:人民日报
你在水族箱里见过这样的画面吗:鱼儿静止悬停在水中,仿佛被施了魔法般一动不动,连水流拂过鱼鳍都纹丝不动。长久以来,科学家都认为这是鱼类最省力的休息姿势,但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悬停时的鱼儿,其实正...
发布日期:2025-07-09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