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课题组合作,在揭示高温超导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据外媒报道,日本计划在今年正式上线一台用于先进核聚变研究的CrayXC50超级计算机。尽管其性能在超算排行榜上并不是第一,但在一众用于核聚变研究的计算机中,它仍然是最先进的。在美国国家量子与放射科学技...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据日媒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小组于日前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合成碳材料“石墨烯纳米带”的技术。据悉,该技术有可能促进计算机小型化以及高性能化。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中新网
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新软件必须通过测试才能投入使用。测试只能发现错误,不能判断是否无错,潜在的错误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科学家们几十年如一日尝试用数学描述和逻辑推理来定义和证明程...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消息,一项新研究称,据信约占宇宙总质能25%的暗物质可能由极微小的轻粒子组成。模拟显示,这种“毛茸茸”暗物质或许改变了宇宙历史的进程,并在早期宇宙中制造出了纤细的长丝而非星系。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科技日报
现有理论认为,宇宙始于一场大爆炸。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迄今为止,这场大爆炸是如何发生的——所谓的超新星爆炸的点火方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在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美国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科技日报
关于宇宙的形状,一直众说纷纭,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是平的。但3位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撰文称,普朗克空间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表明,宇宙是一个球体,而非目前理论认为那样是平坦的。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科技日报
人工肌肉是一种新型智能形状记忆材料,它能够通过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而伸缩、弯曲、束紧或膨胀。目前,常用的人工肌肉材料有压电陶瓷、形状记忆合金、电活性聚合物等。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科技日报
当意外事故造成颅骨缺损时,我们该如何修复脑颅?根据患者的脑部CT数据进行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可制作出与缺损处完美匹配的“颅骨”。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科技日报
“人类过去4000年的发展,从瓷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代表性材料。我们现在生活在塑料与硅的时代,这也是今天人类文明的代表性材料。下一步是什么呢?”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九州大学宣布,开发出了利用植物低成本且简便地检测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有害重金属硒(Se)和铬(Cr)的方法。对于这些元素,虽然都设有环保标准值,但过去分析这些元素需要昂贵的仪器和技术。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首次用一种新颖的基因疗法治疗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所谓的CAR-T细胞疗法,将患者的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改造,从而可以识别并抵抗癌细胞。治疗后的...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