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课题组的杨青、刘莹和李泽唐等科研人员成功制备出一种微纳复合材料高效微生物电池驱动高灵敏半导体纳米线光探测器,并研制出一套自驱动高灵敏微纳光传感器系统。
发布日期:2019-02-22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肝炎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有近4亿人受到影响,每年造成140多万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仅有2.57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那些患有肝炎的人患有慢性感染,导致每年因肝硬化和癌症导致一百万人死...
发布日期:2019-02-22 来源:百家号
从开刀到化疗,从民间偏方到进口“神药”,人们谈癌色变,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煎熬难耐。时下,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备受推崇,这些药物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减轻或修复导致癌症的基因组损伤?
发布日期:2019-02-21 来源:科技日报
“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圈个1%。”20多年前,现任华大集团董事长的汪建和其他3位科学家心心念念要让中国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他们“砸锅卖铁”凑齐200多万元,买来了敲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块“敲门砖”...
发布日期:2019-02-21 来源:科技日报
神经毒剂是农药和化学武器中发现的神经毒性化合物,它们能阻断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递。暴露于神经毒剂环境后,短短几分钟就会发生致命后果。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张鹏(音译)等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纳米颗粒...
发布日期:2019-02-21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内蒙古大学获悉,一种突破传统、具有卓越催化性和稳定性的高效电解析氢催化工艺研发在该校化工学院顺利完成。研发团队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材料类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
发布日期:2019-02-20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界中,藤蔓植物可以通过自身螺旋结构的伸缩变形,来抵御风吹而不受损伤。我们受此启发,设计了压电-光催化复合螺旋结构。”代宝莹博士说,“从而实现了内建电场的自修复,并持续增强光催化性能的提高。”
发布日期:2019-02-20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联合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基因组,揭示了其基因组演化特征,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研究成...
发布日期:2019-02-19 来源:科技日报
基因测序技术是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正处在从主流的二代测序技术向三代技术进行产业升级的过渡阶段。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在三代基因测序领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新技术可大幅...
发布日期:2019-02-19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称,美国和欧洲科学家联合团队鉴定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关的遗传变异。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这一疾病的遗传信号。
发布日期:2019-02-19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