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候变化》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数千颗陨石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更快沉入南极冰层,让许多这类地外物质样本更难获得。 来自不同地外天体(如月球、火星或其他更大的小行星)的陨石是行星科学知识的重要...
发布日期:2024-04-11 来源:科技日报
最新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上的一篇论文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一种语言模型,该模型可追踪部分基因组序列并优化这些序列,利用其语义表示能力来设计更有效的信使RNA(mRNA)疫苗。
发布日期:2024-04-10 来源:科技日报
当我们想到有情感的人工智能(AI)时,素材其实都来源于科幻作品,其中的情感式AI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寻求人类同等爱意的孤独者,或心思缜密的电子大脑。 现在,一家由前“深度思维”(DeepMind)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4-04-10 来源:科技日报
大约45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了年轻的地球,将熔岩抛入太空。慢慢地,碎片融合、冷却、凝固,形成了月球。据发表于8日《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将对月球重力场的分析与其最...
发布日期:2024-04-10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心血管医学前沿》上发表论文称,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常温离体心脏灌注(NEHP)的方法,可使移植的猪心在体外存活超过24小时。
发布日期:2024-04-09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师创建了一份新的人类卵巢“图谱”,揭示了促使卵泡成熟的因素。研究人员可利用这份图谱来确定哪些基因在单细胞水平上表达,从而发现携带卵母细胞的卵泡。这有助人们找到恢复卵巢激素产生功能的方...
发布日期:2024-04-09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访问博士后李肖音等,与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单位合作,在二维新型量子磁体斯格明子元激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
发布日期:2024-04-09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3日发表的实验室研究发现,穿过岩石裂缝的热流,如火山或地热系统中的热流,能净化与生命的化学起源相关的分子。该研究可解释生命最初的基本成分如何从复杂的化学混合物中形成。
发布日期:2024-04-08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编程的“元流体”,其弹性、黏度、光学特性等性质均可调节,甚至能在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之间转换。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发布日期:2024-04-08 来源:科技日报
为了研究过去110亿年来暗能量的影响,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暗能量光谱仪(DESI),追踪宇宙延续至今的生长轨迹,对不断膨胀的宇宙进行了迄今最精确测量,绘制出目前最大的三维宇宙图。
发布日期:2024-04-08 来源:科技日报
就像我们用光来观察周围的宏观世界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光来探测亚原子世界。但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任何测量都必须快于被研究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所需的时间,否则只能得到模糊的结果。
发布日期:2024-04-07 来源:科技日报
一旦物质的大小达到百万分之一毫米级别,就会产生挑战人类直觉的奇怪现象——量子效应。 假设一场魔法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缩小到纳米尺寸,那我们将收获五光十色的世界:小小的金耳环可能会突然发出蓝色的光芒;同...
发布日期:2024-04-07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