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诗歌中的民族情怀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的明志之言。他为民族之辱而痛、为民族之困而愁、为民族解放而斗争,最终为民族而牺牲。
发布日期:2024-10-16
来源:学习时报
烟台海关: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海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门户,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在山东烟台,有一条因海关而得名的海关街,在这条百年老街上,烟台海关的前身——东海关税务司署办公楼就坐落于此,它是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旁落、中...
发布日期:2024-10-16
来源:学习时报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要重
1944年9月8日,陕北初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上,一场庄严而肃穆的追悼大会如期举行。大会所追悼的,是一名彼时尚籍籍无名的战士。3天前,他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突遇炭窑崩塌,为救战友而...
发布日期:2024-10-09
来源:学习时报
“渺小”的人——《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背后的故事
一张泛黄的《志愿军报》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静静沉睡着,它来自烽火岁月,历经时代沧桑,感受风云变幻。它年代久远,却内容清晰。它因记载了一次“平凡”的会见而重要,因记录了一个“渺小”的名字而伟...
发布日期:2024-09-25
来源:丹东日报
一只藤包,见证沈毅的革命斗争
这只手提藤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34厘米,全重1090克,国家三级文物。主体材质为藤条编织,附件为铁和竹制,另有铜锁一把。这只藤包,是泰州第一位共产党员沈毅在泰兴东乡播撒红色火种的见证。
发布日期:2024-09-18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融媒体中...
揭秘合肥第一个共青团诞生的幕后故事 一封信点燃“星星之火”
一百年前的1924年1月,安徽肥东革命青年许传典在家乡给团中央写去一封亲笔信,为日后合肥地区共青团组织的成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方红色热土,肥东县众兴乡也因此成为合肥地区共青团组织的创始地。这封信...
发布日期:2024-09-18
来源:合肥晚报
周恩来的南开岁月
2024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日。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都会感到温暖而自豪。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周...
发布日期:2024-09-11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有一位普通战士为这一宗旨的确立书写了光彩一笔。他就是延安时期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作了即兴演讲,...
发布日期:2024-09-11
来源:解放军报
张爱萍的三次题词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泰州学习平台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同频共振”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特定的紧迫而重大的历史课题。走在时代前列的人,都会自觉地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作出彪炳史册贡献的历史伟人,总是抓住时代演进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提出诸多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的深远论断...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北京日报